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再和二首》:
包羞羊借皋比蓋,飾貌狙將袞服披。
妾去綠衣裳以曲,佗乘黃屋髻猶椎。
方開(kāi)元際唐風(fēng)盛,自建安來(lái)漢道衰。
舉世紛紛學(xué)姚賈,老夫持此欲安之。
注釋參考
包羞
忍受羞辱?!兑住し瘛罚骸傲?,包羞。《象》曰:‘包羞,位不當(dāng)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位不當(dāng)所包承之事,惟羞辱已。” 唐 陸龜蒙 《寒泉子對(duì)秦惠王》:“大王出則奪氣,入則包羞。” 明 劉基 《題扇面牡丹花》詩(shī):“舞罷春風(fēng)卻回首,六宮紅粉總包羞?!?梁?jiǎn)⒊?《論中國(guó)學(xué)術(shù)思想變遷之大勢(shì)》第四章:“ 漢高 蚤年最?lèi)喝濉S腥骞谡咻m溲溺之,其吐棄也至矣。而 酈食其 、 叔孫通 、 陸賈 等深自貶抑,包羞忍垢以從之。”
庖饈。謂廚房?jī)?nèi)精美的食品。 元 麻革 《上云內(nèi)帥賈君》詩(shī):“杞梓容山木,包羞薦沼芼?!?/p>
皋比
亦作“皐比”。1.虎皮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自 雩門(mén) 竊出,蒙皐比而先犯之?!?杜預(yù) 注:“皐比,虎皮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《樂(lè)記》云:倒載干戈,包之以虎皮,名之曰建櫜。 鄭玄 以為兵甲之衣曰櫜。櫜,韜也。而其字或作建皐?!焙笥靡杂鲝?qiáng)大的聲勢(shì)。 宋 范成大 《次韻姜堯章雪中見(jiàn)贈(zèng)》:“玉龍陣長(zhǎng)空,皋比忽先犯。鱗甲塞天飛,戰(zhàn)逐三百萬(wàn)?!?/p>
(2).古人坐虎皮講學(xué)。后因以指講席。 唐 戴叔倫 《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》之二:“禪心如落葉,不逐曉風(fēng)顛。猊座翻蕭瑟,皋比喜接連?!?宋 朱熹 《橫渠先生畫(huà)像贊》:“早悅 孫 吳 ,晚逃佛 老 。勇撤皐比,一變至道。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·懷舊》:“而 仰圣先生 一家,獨(dú)不殉難而亡,亦未從賊而死,綿綿至今,猶巍然擁皋比為予頑弟子講‘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’。”
(3).指武將的座席。亦泛指坐具。 明 劉基 《賣(mài)柑者言》:“今夫佩虎符,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也,果能授 孫 吳 之畧耶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田七郎》:“入一小室,虎皮狼蛻,懸布楹間,更無(wú)杌榻可坐。 七郎 就地設(shè)皋比焉。”
(4).傳誦;講習(xí)。 姚華 《曲海一勺》:“猥談瑣記,尚目録于縹緗;瞎話盲詞,亦皋比于婦孺。”
飾貌
(1).顯示于儀表。《禮記·樂(lè)記》:“合情飾貌者,禮樂(lè)之事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禮以檢跡於外是飾貌也?!?陳澔 集說(shuō):“飾貌者,禮之檢於外。”
(2).裝飾表面。《史記·禮書(shū)》:“ 孝文 即位,有司議欲定儀禮, 孝文 好道家之學(xué),以為繁禮飾貌,無(wú)益於治,躬化謂何耳,故罷去之?!?/p>
(3).修飾容貌。 漢 劉向 《說(shuō)苑·建本》:“儀狀齊等,而飾貌者好?!薄逗鬂h書(shū)·李固傳》:“大行在殯,路人掩涕, 固 獨(dú)胡粉飾貌,搔頭弄姿?!?宋 劉敞 《無(wú)為軍錄事參軍馬易簡(jiǎn)可太子中舍致仕》:“控搏利祿者,至於遷籍損年,飾貌匿衰,以緩?fù)诵葜??!?/p>
袞服
袞服 (gǔnfú) 天子穿的禮服。即卷龍衣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;ceremonial dress for royalty 指三公 high-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袞服相天下,儻來(lái)非我通?!拙右住堵勨灼咦蠼狄蛟佀鶓言?shī)》劉克莊名句,再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