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文盡法界,廣大包萬億
出自宋代蘇轍《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禪寺》:
山蹊容車箱,深入遂有得。
古寺依巖根,連峰轉相揖。
樵蘇草木盡,佛事亦蕭瑟。
居僧麋鹿人,對客但羞澀。
雙碑立風雨,八分存法則。
云昔義靖師,萬里窮西域。
華嚴具多紙,歸來手親譯。
蛻骨儼未移,至今存石室。
遺文盡法界,廣大包萬億。
變化浩難名,丹青畫京邑。
粲然共一理,眩晃莫能識。
末法漸衰微,徒使真人泣。
注釋參考
遺文
(1).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獵儒 墨 之遺文,明禮義之統(tǒng)紀,絶 惠王 利端,列往世興衰,作《孟子荀卿列傳》第十四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尚博》:“雖有益世之書,猶謂之不及前代之遺文也。” 唐 元結 《<篋中集>序》:“已長逝者遺文散失,方祖師者不見近作?!?宋 蘇軾 《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沒追和其韻》:“遺文付來哲,后事待諸友。” 魯迅 《南腔北調集·<兩地書>序言》:“﹝ 韋素園 ﹞病歿于 北平 同仁醫(yī)院了,大家想搜集他的遺文,為他出一本紀念冊。”
(2).散逸的詩文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籍會通一》:“ 文宗 時, 鄭覃 侍講禁中,以經籍道喪,屢以為言。詔令祕閣,搜訪遺文?!?/p>
(3).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、禮樂制度。 宋 曾鞏 《太祖皇帝總序》:“至於舉賢良,崇孝弟,明考課,雖宇內初輯,然庶政大體,彌綸備具,遺文故事,施於后世,皆可為法。” 宋 蔡襄 《明禮》:“冠婚喪葬,禮之大者,冠禮今不復議,婚禮無復有古之遺文?!?/p>
法界
佛教語。梵語意譯。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。《華嚴經·十通品》:“入於真法界,實亦無所入?!?宋 范成大 《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》:“一念故應周法界,萬神元不隔明庭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論》:“夫此圓成實自性云者,或稱真如,或稱法界,或稱涅槃。”
大包
(1).指宇宙。 唐 韓愈 《苦寒》詩:“芒碭大包內,生類恐盡殲。” 錢仲聯 集釋引 方崧卿 曰:“大包,以宇宙言也?!?/p>
(2).突起的大疙瘩。 左鄰 《金鈴段》:“他早晚要把釘子碰,碰個大包就不輕!”
(3).食品名。比較大的包子。有餡,用發(fā)面做皮,包成后蒸熟。
蘇轍名句,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禪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