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慚為政久,儒道不加闡
出自宋代韓維《燕諸生于內(nèi)集堂作詩以勉之》:
濟(jì)濟(jì)眾君子,庠序之冠冕。
來燕升我堂,良用慰衰蹇。
清言屏絲竹,善意陋肴膳。
茲藩實故國,賢哲世多顯。
荀陳沒已遠(yuǎn),余跡意未踐。
顧慚為政久,儒道不加闡。
云飛乏孔翠,廟薦闕瑚璉。
非朝寵祿光,或慮志業(yè)淺。
惟天儻有待,在己固當(dāng)勉。
臨觴無以侑,相敦在誠善。
注釋參考
顧慚
自顧而慚愧。 唐 杜甫 《北征》詩:“顧慚恩私被,詔許歸蓬蓽?!?仇兆鰲 注:“顧慚,自顧慚愧也?!?/p>
為政
(1).治理國家;執(zhí)掌國政。《詩·小雅·節(jié)南山》:“不自為政,卒勞百姓?!薄蹲髠鳌ば辍罚骸办妒?晉侯 侈, 趙宣子 為政,驟諫而不入,故不競於 楚 ?!?北周 庾信 《周五聲調(diào)曲·商調(diào)曲一》:“ 有熊 為政,訪道於 容成 ?!?宋 蘇軾 《朝辭赴定州論事狀》:“陛下為政九年,除執(zhí)政臺諫外,未嘗與羣臣接,然天下不以為非者,以謂垂簾之際,不得不爾也?!?清 姚鼐 《<左傳補注>序》:“ 魏獻(xiàn)子 合諸侯,干位之人,而述其為政之美,詞不恤其夸。”
(2).指執(zhí)政者。《儀禮·大射》:“﹝司射﹞自阼階前曰:‘為政請射。’” 鄭玄 注:“為政謂司馬也。司馬,政官,主射禮。”
(3).處理政事。 唐 宋之問 《送許州宋司馬赴任》詩:“當(dāng)聞力為政,遙慰我心愁?!?唐 岑參 《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》詩:“應(yīng)須力為政,聊慰此相思?!?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舊聞·為政不相師友》:“公雖受知于 文端 ,而為政不相師友,一切聽從民便?!?/p>
(4).做主?!蹲髠鳌ば辍罚骸爱犖糁颍訛檎?;今日之事,我為政?!?宋 沉作喆 《寓簡》卷七:“蓋金微,不能為政,但隨氣所勝,革化而已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公孫九娘》:“小娘子不肯自草草,得舅為政,方此意慊得?!?/p>
(5).作宮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奚不為政?” 唐 李公佐 《南柯太守傳》:“他日,妻謂生曰:‘子豈不思為政乎?’” 明 宋濂 《趙侯神道碑銘》:“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,而或不能保大節(jié)於危難之時,蓋為政以及物者易,而殺身以成仁者難?!?清 汪懋麟 《送勞書升之任黔中》詩之三:“時艱為政好,地逈得官閒。”
儒道
(1).儒家的道德原則?!盾髯印ぷ拥馈罚骸叭舴蛑疽远Y安,言以類使,則儒道畢矣;雖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雜文》:“唯《七厲》敘賢,歸以儒道,雖文非拔羣,而意實卓爾矣。”
(2).泛指儒家的思想學(xué)說。 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四:“儒道在 漢 為讖諱所雜,在 宋 為二氏所雜。”
(3).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(xué)說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鍾會傳》:“ 弼 好論儒道,辭才逸辯,注《易》及《老子》,為尚書郎,年二十餘卒?!?/p>
不加
(1).不能超過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明膽論》:“敬覽來論,可謂誨亦不加者矣?!?/p>
(2).不能支撐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二:“縱 聰 獨力不加,走出陣去。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回:“眾人自度氣力不加,只得降順?!?/p>
(3).不予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》:“凡不持槍抵抗,不陰謀破壞者,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虜,不加逮捕,不加侮辱。”
韓維名句,燕諸生于內(nèi)集堂作詩以勉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