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秋蕭條景,拔剌飛鵝鶬
出自唐代岑參《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》:
一從棄魚釣,十載干明王。
無由謁天階,卻欲歸滄浪。
仲秋至東郡,遂見天雨霜。
昨日夢故山,蕙草色已黃。
平明辭鐵丘,薄暮游大梁。
仲秋蕭條景,拔剌飛鵝鶬。
四郊陰氣閉,萬里無晶光。
長風(fēng)吹白茅,野火燒枯桑。
故人南燕吏,籍籍名更香。
聊以玉壺贈,置之君子堂。
注釋參考
仲秋
仲秋 (zhòngqiū) 秋季的第二個月,即農(nóng)歷八月 midautumn蕭條
蕭條 (xiāotiáo) 寂寥冷落;草木凋零 desolate;bleak 四顧蕭條?!巍?姜夔《揚州慢》 少 few 我這樣的行李蕭條,未免叫他瞧不起。——《負曝閑談》 蕭條 (xiāotiáo) 經(jīng)濟成長退縮 depression 經(jīng)濟蕭條拔剌
(1).象聲詞。彎弓彈射聲。 漢 張衡 《思玄賦》:“彎威弧之拔剌兮,射 嶓冢 之封狼。” 唐 徐九皋 《戰(zhàn)城南》詩:“巉巖一鼓氣,拔剌五兵威?!?/p>
(2).象聲詞。鳥飛魚躍聲。 唐 岑參 《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》詩:“仲秋蕭條景,拔剌飛鵝鶬?!?/p>
岑參名句,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