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歡欣鼓舞,圣德過(guò)、唐虞三代。
出自元朝趙孟頫《萬(wàn)年歡》
閶闔初開(kāi)。正蒼蒼曙色,天上春回。絳幘雞人時(shí)報(bào),禁漏頻催。九奏鈞天帝樂(lè),御香惹、千官環(huán)佩。鳴鞘靜,嵩岳三呼,萬(wàn)歲聲震如雷。殊方異域盡來(lái)。滿彤庭貢珍,皇化無(wú)外。日繞龍顏,云近絳闕蓬萊。四海歡欣鼓舞,圣德過(guò)、唐虞三代。年年宴,王母瑤池,紫霞長(zhǎng)進(jìn)瓊杯。
注釋參考
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(guó)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。——《三國(guó)志·諸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(zhǔn) 豪放、豁達(dá) unconstrained 老牛說(shuō)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歡欣鼓舞
歡欣鼓舞 (huānxīn-gǔwǔ) 心情高興而精神振奮 exhilarate;be great overjoyed and inspired 在歡欣鼓舞之余,感到未來(lái)更加任重道遠(yuǎn) 成語(yǔ)解釋歡欣:欣喜;鼓舞:振奮。形容高興而振奮。歡欣鼓舞出處宋·蘇軾《上知府王龍圖書(shū)》:“自公始至,釋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?!笔褂美涞诟锩晒α说漠?dāng)時(shí),我們一般的人是怎樣地歡欣鼓舞喲!圣德
亦作“ 圣惪 ”。猶言至高無(wú)上的道德。一般用于古之稱圣人者。也用以稱帝德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(jì)》:“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,曰 昌僕 ,生 高陽(yáng) , 高陽(yáng) 有圣惪焉。”《后漢書(shū)·李固傳》:“四海欣然,歸服圣德。” 唐 杜甫 《哀王孫》詩(shī):“竊聞天子已傳位,圣德北服南單于。” 明 宋濂 《送劉永泰還江西序》:“圣德神功,巍巍煌煌,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?!薄毒┍就ㄋ仔≌f(shuō)·拗相公》:“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,是 周文王 少子,有圣德,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,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?!薄肚迨犯濉ざY志八》:“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,纂述成書(shū),光華萬(wàn)世,羣臣?xì)g忭,禮當(dāng)慶賀?!?/p>
唐虞
唐堯 與 虞舜 的并稱。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(shí)代,古人以為太平盛世?!墩撜Z(yǔ)·泰伯》:“ 唐 虞 之際,於斯為盛?!薄妒酚洝ぜ赤嵙袀鳌罚骸氨菹聝?nèi)多欲而外施仁義,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!” 宋 劉過(guò) 《沁園春·壽》詞:“平章處,看人如 伊 呂 ,世似 唐 虞 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詩(shī):“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(shí)代以前?!?/p>
三代
三代 (sāndài) 指祖至孫三輩,也指曾祖、祖父、父親三代 three generations 祖孫三代 三代同堂 三代 (Sān-Dài) 指中國(guó)古代夏、商、周三個(gè)朝代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——Hsia, Shang and Chou趙孟頫名句,萬(wàn)年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占盡人間福壽,行看取、穩(wěn)贊?rùn)C(jī)衡。
- 下一嶺,上一嶺,上如登天下如井,人言個(gè)是陂子逕
- 夜雨初添石渠水,東風(fēng)先入道山梅作者:楊萬(wàn)里作品:戊申元日立春題道山堂前梅花
- 呼童攜斗酒,我欲一登樓作者:汪元量作品:杭州雜詩(shī)和林石田
- 竄逐非關(guān)性,顛狂卻甚真作者:蘇轍作品:次韻洞山克文長(zhǎng)老
- 內(nèi)官先向蓬萊殿,金合開(kāi)香瀉御爐。
- 數(shù)目相望極,須知意思迷
- 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作者:蘇軾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·丙辰中秋
- 惡風(fēng)奔云何壯哉,溪水欲立山欲摧作者:范成大作品:木瀆道中風(fēng)雨震雷大作
- 飯野盂埋雪,禪云杖倚松。作者:許棠作品:贈(zèng)志空上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