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翁何事辜真賞,不許浮根浪發(fā)黏
出自宋代陳襄《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》:
新接枝頭色倍添,馬蹄尋處帽欹檐。
春工別與鉛華麗,佛地偏資好相嚴。
紅蕊欲開丹未渥,素香堪茹雪非甜。
詩翁何事辜真賞,不許浮根浪發(fā)黏。
注釋參考
詩翁
指負有詩名而年事較高者。后亦為對詩人的尊稱。 唐 韓愈 《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》詩:“詩翁憔悴斸荒棘,清玉刻佩聯(lián)玦環(huán)?!?金 元好問 《山邨風雨扇頭》詩:“總為詩翁發(fā)興新,直教畫筆亦通神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結(jié)識了兩個報館主筆,天天弄些詩去登報,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?!薄痘ǔ恰?981年第3期:“而她的白發(fā)詩翁 李老怪 已經(jīng)端坐在窯洞門口的小板凳上。”
何事
(1).什么事;哪件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休沐重還道中》詩:“問我勞何事?沾沐仰清徽?!?唐 方干 《經(jīng)周處士故居》詩:“愁吟與獨行,何事不傷情?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八:“陽氣發(fā)處,金石亦透,精神一到,何事不成?”
(2).為何,何故。 晉 左思 《招隱》詩之一:“何事待嘯歌?灌木自悲吟?!薄缎绿茣こ良葷鷤鳌罚骸叭魪V聰明以收淹滯,先補其缺,何事官外置官?” 宋 劉過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湖上 新亭 好,何事不曾來?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狡脫》:“不解天公意,教人枉猜謎:何事癡呆漢,到處逢佳麗?”
真賞
(1).確能賞識。也指真能賞識的人?!赌鲜贰ね鯐沂讉鳌罚骸爸粽呦#尜p殆絶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別周卿弟》詩:“苦心亦有 孟東野 ,真賞誰如 高蜀州 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《玉版》於未進時,拓者甚眾,世不為重,有真賞者,已知寶愛,近則杳不可得?!?/p>
(2).會心的欣賞。 宋 范仲淹 《與諫院郭舍人書》:“又嘉江山滿前,風月有舊,真賞之際,使人愉然。”
(3).指值得欣賞的景物。 唐 蔡文恭 《奉和夏日游山應制》:“悠然動睿思,息駕尋真賞。”
不許
(1)
[must not;do not allow]∶不允許,不讓
不許說慌
(2)
[can't] [口]∶不能——用于反問句,強調(diào)其否定性
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(3)
[prohibit]∶禁止;阻止某事的完成或進行
不許兒童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
詳細解釋(1).不允許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楚 愛 曹 、 衛(wèi) ,必不許也?!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:“ 秦王 怒,不許?!?唐 熊孺登 《日暮天無云》詩:“應非暫呈瑞,不許出山川?!?茅盾 《曇》:“她時常想跑得遠些,不愿長住在家中,然而父親又不許?!?/p>
(2).不贊許,不佩服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三:“自古有的英雄,這將軍,皆不許。”
(3).不能。用于反問句,強調(diào)其否定性。如: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浮根
(1).露出土面的樹根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桑柘》:“斫去浮根,以蠶矢糞之?!?/p>
(2).佛教語。佛教以五官為“浮根”。亦泛指軀殼。《楞嚴經(jīng)》卷一:“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,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祗在我面?!?宋 蘇轍 《初成遺老齋》詩之一:“久將生事累諸子,頓歛浮根付一真。”
陳襄名句,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