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長蘆寺二首》:
昔年望長蘆,去江逾百步。
垣宇呀已缺,浮圖欹欲仆。
僧徒噬肯留,日有沉溺懼。
重來舒望眼,佛剎非故處。
安眾得亢爽,定遷酬夙素。
似聞瓶錫侶,復(fù)作醯蚋聚。
居人禱蠶麥,行客乞泉布。
營者肆夸侈,施者不顧慮。
百堵煥金碧,奚翅復(fù)其故。
往往豪儁人,四壁有未具。
彼徒創(chuàng)寺意,取鎮(zhèn)湍濤怒。
向來梵唄所,倏為蛟螭據(jù)。
在己不自保,誘俗說依恬。
波流置不省,此理吾未諭。
注釋參考
俗說
(1).民間流傳的說法?!稘h書·刑法志》:“ 孫卿 之言既然,又因俗説而論之曰: 禹 承 堯 舜 之后,自以德衰而制肉刑, 湯 武 順而行之者,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。” 宋 蘇軾 《和黃秀才鑒空閣》詩:“妄云桂兔蟆,俗説皆可屏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天醫(yī)》:“俗説雷部擊人,必有天醫(yī)隨之,或誤擊則旋活之?!?/p>
(2).俗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至於 陳琳 諫辭,稱掩目捕雀; 潘岳 哀辭,稱掌珠伉儷,并引俗説而為文辭者也?!?/p>
(3).用通俗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、形式講授佛法之稱。與“真說”相對。 呂澂 《中國佛學(xué)源流略講·三論宗》:“佛有二種說法,一為俗說,一為真說。如說有情、天、梵等名相,都屬俗說?!?/p>
陳造名句,長蘆寺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順生死如何躲作者:王哲作品:漁家傲 兄去后贈侄元弼元佐
- 大士慈悲出補(bǔ)陀,掃除陰翳作人和作者:洪咨夔作品:閏月廿六日奉御香祈天竺觀音於昭慶寺是日得
- 深藏那遽滅,同詠苦無緣作者:元稹作品:酬樂天江樓夜吟稹詩,因成三十韻(次用本韻)
- 分香華井,洗妝湘渚,天姿淡濘作者:陳恕可作品:水龍吟(浮翠山房擬賦白蓮)
- 從來府政號少事,今更得君愈清簡
- 擬買一廛通水竹,杖藜他日寄閒頑作者:胡寅作品:過疏山題一覽亭梁溪公所書也二首
- 風(fēng)沙不貸客,云日欲迷人。
- 箏歌一動凡音輟,凝弦且莫停金罍作者:皎然作品: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(時量移湖州長史)
- 微吟劇醉不知倦,坐閱漢臘逾周正。作者:陸游作品:無咎兄郡齋燕集有詩末章見及敬次元韻
- 片云移晚渡,孤浪兀晴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