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客不知其所往,歲暮江頭雪三尺
出自宋代汪莘《題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》:
北山之宅可忘歸,北山之山天下稀。
自非君身有仙骨,安得蓬壺閬苑相因依。
長松巨柏氣象古,紅鸞白鳳交橫飛。
朔風(fēng)萬里促冬日,金橘千樹爭光輝。
樞密曾孫侍御子,天資酷與前人似,只今四十未為老,不選娥眉壓閭里。
道院夜長霜月白,豪氣猶余好賓客。
早晚春歸花亂發(fā),蝶舞鶯啼亦傷魄。
此言聊戲爾,時(shí)事端可惜。
大兒只求上上考,次兒只用平平策。
胡運(yùn)已衰當(dāng)謝絕,西戎方強(qiáng)又須索。
北山主人那得閑,袖中三尺青蛇斑。
有客不知其所往,歲暮江頭雪三尺。
注釋參考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其所
其所 (qísuǒ) 一個(gè)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place 各得其所歲暮
歲暮 (suìmù) 一年最后的一段時(shí)間 end 歲暮天寒 指寒冬 severe winter 歲暮衣裳單 比喻年老 old 年衰歲暮江頭
江邊,江岸。 隋煬帝 《鳳艒歌》:“三月三日向江頭,正見鯉魚波上游?!?唐 姚合 《送林使君赴邵州》詩:“江頭斑竹尋應(yīng)遍,洞里丹砂自採還?!?元 沉禧 《一枝花·詠雪景》套曲:“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,我這里醉里題詩漫送程?!?蘇曼殊 《碎簪記》:“又明日為十八日,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。”
三尺
三尺 (sānchǐ) 指劍,劍約長三尺,故以“三尺”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。古時(shí)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故稱法律為“三尺法”,簡稱“三尺”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-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汪莘名句,題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