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千牙過闕,一封入奏,忠孝事、都應(yīng)寫
出自宋代吳文英《水龍吟·送萬信州》:
幾番時(shí)事重論,座中共惜斜陽下。
今朝翦柳,東風(fēng)送客,功名近也。
約住飛花,暫聽留燕,更攀情話。
問千牙過闕,一封入奏,忠孝事、都應(yīng)寫。
聞道蘭臺(tái)清暇。
載鴟夷、煙江一舸。
貞元舊曲,如今誰聽,惟公和寡。
兒騎空迎,舜瞳回盼,玉階前借。
便急回暖律,天邊海上,正春寒夜。
注釋參考
過闕
過失;錯(cuò)誤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家誡》:“且俗人傳吉遲,傳兇疾,又好議人之過闕,此常人之議也?!?宋 文瑩 《玉壺清話》卷一:“ 真宗 為 壽春郡王 開府, 太宗 詔宰臣:為朕選端方純明有德學(xué)無過闕臣僚二人為王友?!?/p>
一封
(1).古以十萬平方里為“一封”。《梁書·刑法志》:“地方一里為井,井十為通,通十為成,成方十里;成十為終,終十為同,同方百里;同十為封,封十為畿。畿方千里……一封三百一十六里,提封十萬井,定出賦六萬四千井,戎馬四千匹,兵車千乘,此諸侯之大者也?!?/p>
(2).指單峰(駝)?!稘h書·西域傳下·大月氏國》:“出一封橐駝?!?顏師古 注:“脊上有一封也。封言其隆高,若封土也?!?/p>
(3).表數(shù)量。用于書信等封緘之物。 唐 王昌齡 《別李浦之京》詩:“小弟隣莊尚漁獵,一封書寄數(shù)行啼?!薄毒┍就ㄋ仔≌f·錯(cuò)斬崔寧》:“少不得修了一封家書,差人接取家眷入京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紙窗兒前,照臺(tái)兒后,一封兒小簡,掉在纖纖手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斑@一回小婿再去,託敝親家寫一封字來。”
入奏
謂入朝向君主進(jìn)言或上書。 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錄·考異》:“宰臣 留正 等入奏,乞早正 嘉王 儲(chǔ)位,以安人心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一回:“遂入奏太后曰:‘ 諸葛誕 謀反,臣與文武官僚,計(jì)議停當(dāng)。’”
忠孝
忠于君國,孝于父母?!缎⒔?jīng)·開宗明義》“終於立身” 漢 鄭玄 注:“忠孝道著,乃能揚(yáng)名榮親,故曰終於立身也。”《東觀漢記·北海敬王劉睦傳》:“大王忠孝慈仁,敬賢樂士。” 唐 韓愈 《潮州請(qǐng)置鄉(xiāng)校牒》:“人吏目不識(shí)鄉(xiāng)飲酒之禮,或未嘗聞《鹿鳴》之歌,忠孝之行不勸,亦縣之恥也。” 清 陳夢雷 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王風(fēng)既降,圣教莫修,忠孝情衰,廉恥道喪?!?/p>
吳文英名句,水龍吟·送萬信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