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子陪詩賦,千人和棹謳
出自唐代張九齡《經(jīng)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》:
南國更數(shù)世,北湖方十洲。
天清華林苑,日晏景陽樓。
果下回仙騎,津傍駐彩斿。
鳧鹥喧鳳管,荷芰斗龍舟。
七子陪詩賦,千人和棹謳。
應(yīng)言在鎬樂,不讓橫汾秋。
風(fēng)俗因紓慢,江山成易由。
駒王信不武,孫叔是無謀。
佳氣日將歇,霸功誰與修。
桑田東海變,麋鹿姑蘇游。
否運(yùn)爭三國,康時(shí)劣九州。
山雖幕府在,館豈豫章留。
水淀還相閱,菱歌亦故遒。
雄圖不足問,唯想事風(fēng)流。
注釋參考
七子
(1).指 春秋 鄭國 七大夫?!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?鄭伯 享 趙孟 於 垂隴 , 子展 、 伯有 、 子西 、 子產(chǎn) 、 子大叔 、二 子石 從。 趙孟 曰:‘七子從君以寵 武 也,請(qǐng)皆賦以卒君貺, 武 亦以觀七子之志。’”
(2).指 周褒姒 的七個(gè)親黨。《后漢書·左雄傳》:“及 幽 厲 昏亂,不自為政, 褒 艷 用權(quán),七子黨進(jìn),賢愚錯(cuò)緒,深谷為陵?!?李賢 注:“七子皆 襃姒 之親黨,謂 皇甫 為卿士 仲允 為膳夫, 家伯 為宰, 番 為司徒, 蹶 為趣馬, 棸子 為內(nèi)史。 楀 為師氏也。 厲 王淫於色,七子皆用,言妻黨盛也?!?/p>
(3).指 漢景帝 時(shí)同時(shí)起兵的 吳 楚 等七諸侯國之王?!段倪x·陸機(jī)<五等論>》:“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,憑其士民之力,勢(shì)足者反疾,土狹者逆遟,六臣犯其弱綱,七子衝其漏網(wǎng)?!?李善 注:“《漢書》曰:‘ 景帝 即位, 朝錯(cuò) 説上,令削 吳 。及書至, 吳王 起兵誅 漢 吏二千石以下, 膠西 膠東 淄川 濟(jì)南 楚 趙 亦皆反也。’”
(4).指 漢 末 建安 時(shí)期作家 孔融 、 陳琳 、 王粲 、 徐干 、 阮瑀 、 應(yīng)瑒 、 劉楨 等七人,稱 建安 七子。見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。 唐 羅隱 《寄酬鄴王羅令公》之一:“書札二 王 爭巧拙,篇章七子避風(fēng)流。” 胡蘊(yùn)玉 《中國文學(xué)史序》:“其時(shí)三祖葉其高論,七子分其麗則,《翰林》總其菁華,《典論》詳其藻絢。”
(5). 明 代 弘治 、 正德 年間 李夢(mèng)陽 、 何景明 、 徐禎卿 、 邊貢 、 康海 、 王九思 、 王廷相 等七人,并以文章名世,稱“前七子”。見《明史·李夢(mèng)陽傳》。又 嘉靖 、 隆慶 時(shí)期 李攀龍 、 謝榛 、 梁有譽(yù) 、 宗臣 、 王世貞 、 徐中行 、 吳國倫 等七人,亦以文章名世,稱“后七子”。見《明史·李攀龍傳》。
(6). 漢 代宮中女官名?!稘h書·外戚傳序》:“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長使、少使之號(hào)焉……七子視八百石,比右庶長?!?/p>
詩賦
(1).詩和賦。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何必歌詠詩賦,可以揚(yáng)君哉,愚竊惑焉?!薄蛾悤の膶W(xué)傳·陰鏗》:“幼聰慧,五歲能誦詩賦,日千言。” 清 顧炎武 《<音學(xué)五書>序》:“下及 唐 代,以詩賦取士,其韻一以 陸法言 《切韻》為準(zhǔn)?!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熬褪侨q宗師考取貴府二十七州縣的詩賦首卷 杜先生 ?”
(2).指雅樂?!冻o·大招》:“二八接舞,投詩賦只?!?王逸 注:“詩賦,雅樂也。古者以琴瑟歌詩賦為雅樂,《關(guān)雎》、《鹿鳴》是也。言有美女十六人聯(lián)接而舞,發(fā)聲舉足與詩雅相合,且有節(jié)度也?!?/p>
人和
人和 (rénhé) 指人心歸一,上下團(tuán)結(jié) support of the people;unity and coordination within one’s own ranks 天時(shí)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 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俱興?!巍?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棹謳
亦作“櫂謳”。搖槳行船所唱之歌。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吹洞簫,發(fā)櫂謳?!?南朝 宋 鮑照 《登黃鶴磯》詩:“臨流斷商絃,瞰川悲棹謳?!?唐 杜甫 《渼陂行》:“鳧鷖散亂棹謳發(fā),絲管啁啾空翠來。” 清 黃景仁 《渡青弋江》詩:“甫聆棹謳響,勞躅渺已忘?!?/p>
張九齡名句,經(jīng)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