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深《送沈彥楚》:
清才不數(shù)見(jiàn),世固未易識(shí)。
如玉在荊山,落落混于石。
沈君義與彥,恨我未良觀。
陸子不妄交,稱許斯為得。
況有半里孫,延之致經(jīng)席。
比聆道吳聞,捧檄建德國(guó)。
高歌誦唐虞,諸子有矜式。
巖灘浩煙霞,山水澄鮮碧。
暇日一登臨,清賞慰愁寂。
注釋參考
捧檄
東漢 人 毛義 有孝名。 張奉 去拜訪他,剛好府檄至,要 毛義 去任守令, 毛義 拿到檄,表現(xiàn)出高興的樣子, 張奉 因此看不起他。后來(lái) 毛義 母死, 毛義 終于不再出去做官, 張奉 才知道他不過(guò)是為親屈,感嘆自己知他不深。見(jiàn)《后漢書(shū)·劉平等傳序》。后以“捧檄”為為母出仕的典故。 唐 駱賓王 《渡瓜步江》詩(shī):“捧檄辭幽徑,鳴桹下 貴洲 。” 南唐 伍喬 《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》詩(shī):“束書(shū)西上謁明主,捧檄南歸慰老親?!?明 徐渭 《謝督府胡公啟》:“徒知母在而喜,頑然捧檄之情;務(wù)擬身教所先,遵以齊眉之敬。” 清 馮桂芬 《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》:“ 毛義 捧檄色喜,固以家貧親老?!?/p>
建德國(guó)
亦稱“ 建德 ”?!肚f子》中虛構(gòu)的無(wú)為而治的理想國(guó)?!肚f子·山木》:“ 南越 有邑焉,名為 建德之國(guó) 。其民愚而樸,少私而寡欲;知作而不知藏,與而不求其報(bào),不知義之所適,不知禮之所將;猖狂妄行,乃蹈乎大方?!?宋 蘇軾 《和陶詩(shī)·和<讀山海經(jīng)>》之一:“ 建德 有遺民,道遠(yuǎn)我無(wú)車?!?清 黃景仁 《雜詠》詩(shī):“浮海去 南越 ,望古 建德國(guó) ?!?康有為 《<禮運(yùn)注>敘》:“ 莊子 建德之國(guó) , 列子 甔甗之山 ,凡至人之所思,固不可測(cè)矣,而況 孔子 乎?”
陳深名句,送沈彥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