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復(fù)《寄舊同游》:
去鄉(xiāng)甲子四十二,歸路山川九百三。
長河無鯉來東北,遠(yuǎn)夢隨月轉(zhuǎn)西南。
檐花雨落春獨(dú)酌,窗竹燈寒夜對談。
石上精魂能閱世,欲尋前事興方酣。
注釋參考
甲子
甲子 (Jiǎ-Zǐ) 干支紀(jì)年或記歲數(shù)時(shí)六十組干支輪一周稱一個甲子,共六十年 a cycle of sixty years 歲月,年歲 years十二
(1).十分之二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(jì)》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萬,縣隔千里之外, 齊 得十二焉?!?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?!?/p>
(2).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縣都,皆無過十二?!?賈公彥 疏:“皆無過十二者……皆無過十而稅二?!薄稘h書·貢禹傳》:“商賈求利,東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歲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稅?!?顏師古 注:“若有萬錢為賈,則獲二千之利?!?/p>
(3).形容數(shù)量多或程度深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望成行》:“金城十二重,云氣出表里。”參見“十二分。”
歸路
歸路 (guīlù) 歸途;往回走的道路 homeward journey 孩子們在大樹林里越走越遠(yuǎn),終于迷失了歸路山川
山川 (shānchuān) 山岳、江河 mountains and rivers—landscape 祖國壯麗的山川九百
(1).亦作“ 九伯 ”、“ 九陌 ”。 宋 、 元 、 明 時(shí)譏人癡呆、神氣不足。 宋 陳師道 《后山詩話》卷二三:“世以癡為九百,謂其精神不足也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三:“九百孩兒,休把人廝啈。” 元 無名氏 《馬陵道》第二折:“我問你,你是風(fēng)魔呵是九伯?” 元 楊顯之 《酷寒亭》第三折:“言多語少,小人有些九陌風(fēng)魔?!薄睹鞒苫f唱詞話叢刊·包待制出身傳》:“休唱報(bào)牓郎君去,且唱 包公 九百人?!?/p>
(2).指計(jì)較瑣細(xì)事的人。 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數(shù)目》:“《愛日齋叢抄》:‘九百或取喻細(xì)瑣之為者?!癃q以較論細(xì)瑣人為九百?!?/p>
(3).復(fù)姓。 漢 有 九百里 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五》引《姓苑》。
李復(fù)名句,寄舊同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小羊劇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