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大國之攻小國也,是交相賊也,過必反于國。
出自先秦 墨子《墨子·49章 魯問》:
摘自《墨子·49章 魯問》
解釋:所以大國攻打小國,那是互相殘害,大國的錯誤必然反過來使其本國受害。
原文摘要:
可為者。”齊將伐魯,子墨子謂項子牛曰:“伐魯,齊之大過也。昔者,吳王東伐越, 棲諸會稽;西伐楚,葆昭王于隨;北伐齊,取國子以歸于吳。諸候報其讎,百 姓苦其勞,而弗為用。是以國為虛戾,身為刑戮也。昔者智伯伐范氏與中行氏, 兼三晉之地。諸侯報其讎,百姓苦其勞,而弗為用。是以國為虛戾,身為刑戮, 用是也。故大國之攻小國也,是交相賊也,過必反于國。”子墨子見齊大王曰:“今有刀于此,試之人頭,猝然斷之,可謂利乎?” 大王曰:“利?!弊幽釉唬骸岸嘣囍祟^,猝然斷之,可謂利乎?”大王曰: “利。”子墨子曰:“刀則利矣,孰將受其不祥?”大王曰:“刀受其利,試 者受其不祥?!弊幽釉唬骸安曹?,賊殺百姓,孰將受其不祥?”大王俯 仰而思之曰:“我受其
注釋參考
大國
(1).古指大諸侯國。《詩·商頌·長發(fā)》:“ 玄王 桓撥,受小國是達(dá),受大國是達(dá)?!薄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?!?何休 注:“大國謂百里也?!薄逗鬂h書·樊宏傳》:“ 宏 頓首自陳:‘無功享食大國,誠恐子孫不能保全厚恩,令臣魂神慙負(fù)黃泉,愿還 壽張 ,食小鄉(xiāng)亭。’”
(2).泛指大的國家。 郭沫若 《牧羊哀話》三:“大國的客人,那是我們 閔家 佩荑小姐 呢!”
(3).比喻具有獨立性的事物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詮賦》:“于是 荀況 《禮》、《智》, 宋玉 《風(fēng)》、《釣》,爰錫名號,與《詩》畫境,六義附庸,蔚成大國?!?/p>
小國
(1).地狹人少之國。指小的封地?!稌ざ嗍俊罚骸八翣柖嗍?,非我小國敢弋 殷 命?!薄豆茏印しǚā罚骸胺泊髧?,小國之君卑?!?/p>
(2).指小的國家。 清 李嶟瑞 《寒日登積寶山》詩:“南渡衣冠慙小國,北人臣妾視 高宗 ?!?/p>
(3).指小的行政區(qū)。 唐 杜甫 《題郪縣郭明府茅屋壁》詩:“頻驚適小國,一擬問高天?!?/p>
相賊
相互侵犯、妨害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詰術(shù)》:“宅不宜其姓,姓與宅相賊,則疾病死亡,犯罪遇禍?!?/p>
墨子名句,墨子·49章 魯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