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晁補之《閻醇老作默齋》:
凈名良久文殊嘆,此是如來不二門。
要識結(jié)瘖非是默,應知分別亦無言。
一弦曾得嵇生愧,三復能令孔子尊。
正復立談封萬戶,時清何害口瀾翻。
注釋參考
三復
猶言三遍。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中·張巡》:“讀書不過三復,終身不忘?!?/p>
謂反復誦讀。 晉 陶潛 《答龐參軍》詩序:“三復來貺,欲罷不能?!?唐 李白 《任城寺大鐘銘》:“天書褒榮,輝之簡牘,稽首三復,子孫其傳?!?金 宇文虛中 《姑蘇滕惇禮榜所居閣曰齋心》詩:“老夫未涉天游趣,三復《南華》第四篇?!?dong{1*1}必{1*1}武 《我國抗戰(zhàn)四周年之民主政治》:“‘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訟?!@兩句古語,值得政府當局三復的?!眳⒁姟?三復白圭 ”。
孔子
孔子 (Kǒngzǐ) (公元前551—前479)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創(chuàng)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東南)人。幼年生活貧困。學無常師,相傳曾問禮于老子。50歲時任魯國司寇,攝行相事。后同學生周游列國,終不見用。晚年致力教育事業(yè),傳弟子有3000人,著名者72人。政治上主張“正名”,認為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,都應名實相副,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。提倡德治教化,反對苛政。lun{1-1}理思想上宣傳“仁”?!叭省笔欠系燃壷贫鹊难孕幸?guī)范,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,是品德素養(yǎng)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的總稱。教育思想上注重“學”與“思”的結(jié)合,提出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和“溫故知新”。重視因材施教?,F(xiàn)存《論語》集錄孔子言行 Confucius晁補之名句,閻醇老作默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動作冒險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