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天祥《回京口》:
早作田文去,終無蘇武留。
偷生寧伏劍,忍死欲焚舟。
逸驥思超乘,飛鷹志脫鞲。
登樓望江上,日日數(shù)行艘。
注釋參考
生寧
同“ 生獰 ”。《敦煌變文集·伍子胥變文》:“戰(zhàn)卒驍雄如虎豹,鐵騎生寧真似龍?!薄抖鼗妥兾募の樽玉阕兾摹罚骸拌F騎磊落已爭奔,勇夫生寧而競透。”
伏劍
以劍自刎。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“ 魏絳 至,授僕人書,將伏劍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故 田光 伏劍於北 燕 , 公叔 畢命於西 秦 ?!?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中:“﹝ 田中 ﹞后知力不可報,密為遺表,伏劍而終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母劉氏仍前贈》:“古之賢母,望倚門而辭伏劍者,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?!?/p>
忍死
謂臨終不肯絕氣,有所期待;在死前勉力從事?!度龂尽の褐尽っ鞯奂o》“ 宣王 頓首流涕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朕忍死待君,君其與 爽 輔此?!?唐 盧綸 《棲巖寺隋文帝馬腦盞歌》:“山中老僧眉似雪,忍死相傳保扃鐍?!?唐 李商隱 《代仆射濮陽公遺表》:“灶乏傳薪之火,餘焰幾何?隙無留影之駒,殘光即盡。叩心戀闕,忍死封章?!?清 譚嗣同 《獄中題壁》詩:“望門投止思 張儉 ,忍死須臾待 杜根 ?!?/p>
焚舟
燒毀渡船?!蹲髠鳌の墓辍罚骸?秦伯 伐 晉 ,濟 河 焚舟?!?杜預 注:“示必死也?!薄稌x書·蔡謨傳》:“夫以 白起 、 韓信 、 項籍 之勇,猶發(fā)梁焚舟,背水而陣。”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決心,不顧一切干到底。 唐 李端 《送潘述宏詞下第歸江外》詩:“弈棊知勝偶,射策請焚舟?!?唐 雍陶 《離家后作》詩:“出門便作焚舟計,生不成名死不歸?!?/p>
文天祥名句,回京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