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游莫作宣明面,氣燄終成內(nèi)史灰
出自宋代馬廷鸞《癸酉春暮鐘信甫寄詩次其韻》:
精誠可使岳云開,濁世狂瀾挽不回。
蒼狗白衣從物變,青山流水喚人來。
交游莫作宣明面,氣燄終成內(nèi)史灰。
我有長波一歸艇,枕書春睡興悠哉。
注釋參考
交游
亦作“ 交游 ”。1.朋友?!豆茏印嘈蕖罚骸坝^其交游,則其賢不肖可察也?!?唐 韓愈 《唐故朝散大夫鄭君墓志銘》:“君天性和樂,居家事人,與待交游,初持一心,未嘗變節(jié)?!?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德行》:“﹝ 蕭伯升 ﹞豪詄自喜,意氣卓犖,交游滿天下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宮竹心》:“至于地方一層,實在毫無辦法想了。因為我并無交游,止認得幾個學校?!?/p>
(2).交際;結交朋友?!盾髯印ぞ馈罚骸捌浣挥我?,緣類而有義?!?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務本》:“列士者,以孝悌為本,以交游為末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與陳和叔內(nèi)翰書》:“與 和叔 交游三十年,非敢相求於末度?!?孫犁 《白洋淀紀事·走出以后》:“她卻交游很廣,認識許多女孩子,不但本村,外村也有許多姐妹。”
見“ 交游 ”。
宣明
(1).公開表明,毫無隱瞞?!盾髯印ふ摗罚骸肮噬险呦轮疽玻闲?,則下治辨矣。” 楊倞 注:“宣,露。辨,別也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光武帝紀》:“主以宣明,不以道勝而不招;臣務對敭,不以時艱而不進。” mao{1~1}澤{1*1}東 《評國{1|1}民{1*1}dang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 jiang{1-1}介{1~1}石 先生在國{1|1}民{1*1}dang十一中全會上宣稱:‘應宣明中央對于gong{1*1}產(chǎn){1*1}黨并無其他任何要求。’”
(2).明顯,毫無遮蔽?!稘h書·禮樂志》:“月穆穆以金波,日華燿以宣明?!?/p>
(3).謂使顯明。 唐 李德裕 《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右領軍衛(wèi)上將軍馬公神道碑銘》:“帝欲具飾車旗,宣明衣服。公於是典其僚寀,重立規(guī)模。”
(4).宣揚,顯揚?!稘h書·元帝紀》:“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,宣明教化,以親萬姓,則六合之內(nèi)和親,庶幾虖無憂矣?!薄逗鬂h書·袁安傳》:“陛下奉承洪業(yè),大開疆宇,大將軍遠師討伐,席卷北庭,此誠宣明祖宗,崇立弘勛者也?!?宋 曾鞏 《襄州謝到任表》:“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奬引士倫,推崇世教,小藝片言之善,偏長一曲之材,皆欲養(yǎng)成,未嘗棄廢。故令優(yōu)佚,俯及孤蒙,敢不拊慰此民,宣明上德?!?/p>
(5).宮殿名。 西漢 時 宣明殿 在 長安 未央宮 東,見《三輔黃圖》卷三。 東漢 時 洛陽 亦建有 宣明殿 ?!逗鬂h書·桓郁傳》:“帝自制《五家要説章句》,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?!?李賢 注:“ 宣明殿 在 德陽殿 后?!?/p>
(6).里名。 梁章鉅 《文選旁證》卷十二引《三輔黃圖》:“ 長安 閭里一百六十,室居櫛比,門巷脩直,有 宣明 、 建陽 、 昌陰 、 尚冠 、 脩成 、 黃棘 、 北煥 、 南平 等里?!?/p>
內(nèi)史
(1).官名。 西周 始置,協(xié)助天子管理爵、祿、廢、置等政務。 春秋 時沿置。見《周禮·春官·內(nèi)史》。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使 周 內(nèi)史選其族嗣,納諸 霍 人,禮也。” 杜預 注:“內(nèi)史,掌爵祿廢置者。”《孔子家語·執(zhí)轡》:“古者天子以內(nèi)史為左右手。”
(2).官名。 秦 官,掌治理京師。 漢景帝 分置左右內(nèi)史。 漢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內(nèi)史為京兆尹,左內(nèi)史為左馮翊。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。《史記·蒙恬列傳》:“ 始皇 二十六年, 蒙恬 因家世得為 秦 將,攻 齊 ,大破之,拜為內(nèi)史?!薄妒酚洝ぴ魂隋e列傳》:“ 景帝 即位,以 錯 為內(nèi)史……法令多所更定?!?/p>
(3).官名。 西漢 初,諸侯王國置內(nèi)史,掌民政。歷代沿置, 隋 始廢。 清 錢大昕 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》卷六:“ 漢 制,諸侯王國以相治民事,若郡之有太守也。 晉 則以內(nèi)史行太守事,國除為郡,則復稱太守,然二名往往混淆,史家亦互稱之。”
(4).官名。 隋文帝 改中書省為內(nèi)史省,置內(nèi)史監(jiān)、令各一員。 隋煬帝 改為內(nèi)書省。 唐高祖 武德 初復為內(nèi)史省,三年改為中書省。后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。 唐 皇甫冉 《韋中丞西廳海榴》詩:“?;幾尯蛄窕?,犯雪先開內(nèi)史家。”參閱《通志·職官三》、《舊唐書·職官志二》。
(5).古政區(qū)名。 秦 代京畿附近由內(nèi)史治理,即以官名為名,不稱郡。治所在 咸陽 (今 咸陽市 東北)。轄境相當今 陜西 關中平原 。 漢景帝 時分左、右 內(nèi)史 。 武帝 時又分左、右 內(nèi)史 為 京兆尹 、 左馮翊 和 右扶風 三個相當郡的政區(qū),合稱“三輔”?!稘h書·地理志下》:“本 秦 京師為 內(nèi)史 ,分天下作三十六郡?!?顏師古 注:“京師,天子所都畿內(nèi)也。 秦 并天下,改立郡縣,而京畿所統(tǒng),特號 內(nèi)史 ,言其在內(nèi),以別於諸郡守也。”
(6).復姓。 周 內(nèi)史 叔興 的后代,以官為氏。見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引 漢 應劭 《風俗通》。
馬廷鸞名句,癸酉春暮鐘信甫寄詩次其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