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仇遠(yuǎn)《梅花》:
為怕緇塵染素衣,凍痕封蕊放春遲。
月來忽送闌干影,春到不分南北枝。
啼夢翠禽依樹宿,斷魂玉笛隔花吹。
任他萬片隨風(fēng)去,須有青青呀底時(shí)。
夢想幽芳無處尋,相逢依舊歲寒心。
要看葉底玲瓏玉,休折枝頭蓓蕾金。
清曉風(fēng)霜和艷冷,黃昏庭院覺香深。
揚(yáng)州一樹春多少,殢得何郎瘦不禁。
注釋參考
緇塵
黑色灰塵。常喻世俗污垢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酬王晉安》詩:“誰能久 京洛 ,緇塵染素衣。” 唐 李益 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》:“晚逐旌旗俱白首,少游 京洛 共緇塵。” 清 張之洞 《讀史絕句·陳子昂宋之問》:“文人夸誕騁虛辭,多少緇塵浼素絲?!?/p>
染素
指著過色的生絹。 清 姚燮 《雙頭牡丹燈記》:“ 金蓮 供曰:‘伏念某殺青為骨,染素成胎?!?/p>
放春
(1).謂春天花木萌發(fā)生長。 唐 杜甫 《留別gong{1*1}安太易沙門》詩:“沙村白雪仍含凍,江縣紅梅已放春?!?明 何景明 《冬至》詩:“簷前白日不覺晚,山下寒梅俱放春?!?/p>
(2).舊時(shí)寒食節(jié)前的一種游春活動。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放春》:“ 蔣苑使 有小圃,不滿二畝,而花木匼匝,亭榭奇巧。春時(shí)悉以所有書畫、玩器、冠花、器弄之物羅列滿前,戲效關(guān)撲……且立標(biāo)竿、射垛及鞦韆、梭門、鬭鷄、蹴踘諸戲事,以娛游客。衣冠士女至者,招邀杯酒,往往過禁煙乃已。”
仇遠(yuǎn)名句,梅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