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師道《送馮翊宋令》:
三楚風(fēng)流信有人,先聲今已徹咸秦。
寧為雞口官無小,欲試牛刀久要新。
細(xì)肋臥沙勤下箸,長芒刺眼莫沾唇。
山西豪杰知吾老,為說猶堪舉萬鈞。
注釋參考
下箸
下箸 (xiàzhù) 指用筷子夾食物 eat with chopsticks芒刺
(1).草木莖葉、果殼上的小刺。 唐 杜甫 《除草》詩:“芒刺在我眼,焉能待高秋?!?唐 陸龜蒙 《薔薇》詩:“外布芳菲雖笑日,中含芒刺欲傷人。” 清 吳振蘭 《和孟東野<審交詩>》:“滋養(yǎng)待成林,芒刺傷我手?!?/p>
(2).比喻隱患?!吨軙らh帝紀(jì)論》:“政由 寧氏 ,主懷芒刺之疑?!薄吨軙の拈h明武宣諸子傳論》:“ 高祖 克翦芒刺,思弘政術(shù),懲專朝之為患,忘維城之遠(yuǎn)圖?!眳⒁姟?芒刺在背 ”。
(3).比喻言詞尖刻。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論式》:“法 晉 宋 者,知其病徵,宜思有以相過,而專務(wù)溫藉,詞無芒刺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黎烈文》:“一涉筆,總不免含有芒刺,真是如何是好?!?/p>
沾唇
形容略微喝一點(diǎn)酒、茶水等飲料。多與“不”連用表示否定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讓了兩遍,公子總不肯沾唇。” 清 余懷 《板橋雜記·軼事》:“我大賤相,茶非 惠泉 水不可沾唇?!?葉圣陶 《我們的驕傲》:“在那三年之中,真是一點(diǎn)一滴也不曾沾唇?!?/p>
陳師道名句,送馮翊宋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耽放浪,恣蕭閑,煙波境界十分寬作者:陳維崧作品:寓興用稼軒韻同蘧庵先生作二首
- 城頭坎坎鼓聲曙,滿庭新種櫻桃樹。作者:丁仙芝作品:馀杭醉歌贈(zèng)吳山人
- 申湖靜泛孤舟月,棠樹涼生一扇風(fēng)
- 蓬萊山在何處,鶴骨不禁寒。作者:方岳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
- 雖云無一資,樽酌會不空作者:韋應(yīng)物作品:答暢校書當(dāng)
- 禪齋不顧幡風(fēng)影,講席亂飛花雨香
- 月落烏啼何處,點(diǎn)飛英如雪。
- 少小別潘郎,嬌羞倚畫堂作者:權(quán)德輿作品:相思曲(一作長相思)
- 孰知學(xué)富用力周,取之不窮蠶絲抽作者:程公許作品:壽漕使者帥黃大監(jiān)
- 可憐幾陣嫣香裹,立盡庭前數(shù)樹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