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賢跡已遠,縹渺見風烈
出自宋代司馬光《和促通追賦陪資政侍郎吳公臨虛亭燕集寄呈陜》:
吾家陜之北,陜事吾能說。
孤亭占城隅,形勝最殊絕。
云消天宇空,極目鳥飛滅。
大河西北來,洶涌地脈裂。
萬里卷流沙,長驅(qū)走溟碣。
群山勢離合,披靡隨曲折。
林薄帶村墟,郊原如繡纈。
祠宮望神禹,間田指虞芮。
高丘想巫咸,空巖懷傳說。
圣賢跡已遠,縹渺見風烈。
吳公昔為守,治行蒙冰雪。
君從豐鎬來,華館息塵轍。
主人喜嘉客,置酒升嵽嵲。
清歡浩無涯,燭至樽未撤。
誰知捧手辭,遽有幽明訣。
至今猶墮淚,遺愛滿耆臺。
擇之新下車,條孝悉施設。
依然曲刑在,先后如符節(jié)。
嗟予仕京邑,茍祿自羈練。
丘壟翳荒松,三年灑掃缺。
求歸未能得,朝莫腸豐結(jié)。
得君臨虛詩,彷佛見里闕。
何時往登臨,曠若目去{左目右蔑}。
憂來復長吟,益使雨心折。
注釋參考
圣賢
圣賢 (shèngxián) 圣人與賢人的合稱;亦指品德高尚,有超凡才智的人 sage 既加冠,益慕圣賢之道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縹渺
縹渺 (piǎo miǎo)高遠飄忽,隱隱約約的樣子。
西遊記.第十一回:「太宗欣然從之,縹渺而去。」風烈
(1).風猛烈?!墩撜Z·鄉(xiāng)黨》:“迅雷風烈必變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溫水》:“鉦鼓大作,虎士電怒,風烈火揚,城摧眾陷。”
(2).風教德業(yè)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﹝ 齊王 ﹞問 楚 地之有無者,愿聞大國之風烈,先生之餘論也?!?宋 司馬光 《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》:“﹝ 欽之 ﹞知 和州 ,聲振天下。嗚呼!得非承其祖之風烈邪!” 清 鄭燮 《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·書后又一紙》:“后代有 齊國 ,亦無一達人。惟 田橫 之卒,五百人從之,斯不愧祖宗風烈?!?/p>
(3).風操;風范。《新唐書·張九齡傳》:“ 建中 元年, 德宗 賢其風烈,復贈司徒?!?宋 洪邁 《容齋三筆·張詠傳》:“公風烈如此,而不至於宰相,然有 忠定 之才,而無宰相之位,於公何損?” 明 李東陽 《裕遠庵記》:“蓋是墓也,有節(jié)婦之風烈,封君之矩范?!?清 戴名世 《八月庚申及齊師戰(zhàn)于乾時我?guī)煍】儭罚骸癌z 翟義 、 李敬業(yè) ﹞身雖已殘,家雖已破,甘心屠刳而不悔,而其風烈猶有以聳動英雄豪杰之心?!?/p>
(4).猶風尚?!端鍟さ乩碇局小罚骸敖翊藬?shù)郡,其人尚多好儒學,性質(zhì)直懷義,有古之風烈矣。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先王之制作,古人之風烈,悉入 金 營?!?章炳麟 《復仇是非論》:“吾土 孔子 為圣之時,后生染其風烈,雖奮力抵拒者,只排其階級禮教之談?!?
司馬光名句,和促通追賦陪資政侍郎吳公臨虛亭燕集寄呈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