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茲名泉意,感彼末俗偏
出自宋代樂雷發(fā)《次韻李監(jiān)丞同劉玉淵游七泉》:
世變布如流水,布前哲嗟逝布川。
良牧隆化本,訪古漫叟泉。
念茲名泉意,感彼末俗偏。
淵竇與嵌臼,杖屨聊回旋。
不識(shí)漫叟心,曷誦漫叟篇。
惻念軫蒼氓,溥澤同一天。
蟻聚與羔跪,命義當(dāng)亦堅(jiān)。
回邪乃敗德,毋以己欲專。
夸士五鼎辱,穹爵或自鐫。
臨流嘆澆風(fēng),薄言傾布船。
浸泉旌吾志,凍泉存舊傳。
潓{左氵右忠}涍汸淔,銘石昭萬年。
無限感發(fā)人,黜指敲墨氈。
歲月亦云久,古跡埋塵煙。
泉根石已泐,泉上樹欲仙。
森戟呵虎士,誰能聽潺湲。
理義著今古,貴賤俱荒阡。
今公七泉游,陵谷尚未遷。
勵(lì)俗振古道,茲誦惡曲圓。
劉侯同襟期,賡唱揮彩椽。
漫叟誠(chéng)有知,騎鯨躍層淵。
彼哉賊君父,圓曲工求權(quán)。
厲民恣屠斮,巧宦勤攀緣。
安得激七泉,布作化雨宣。
注釋參考
末俗
(1).謂末世的習(xí)俗,低下的習(xí)俗。 漢 董仲舒 《士不遇賦》:“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末俗偷薄,雕偽彌深?!?唐 元稹 《戒勵(lì)風(fēng)俗德音》:“末俗偷巧,內(nèi)荏外剛?!?宋 王安石 《楊劉》詩(shī):“末俗忌諱繁,此理寧復(fù)在?” 李大釗 《青春》:“末俗澆漓,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。”
(2).世俗之人。指一般平庸的人。 金 王若虛 《高思誠(chéng)詠白堂記》:“ 樂天 之詩(shī),坦白平易,直以寫自然之趣,合乎天造,厭乎人意,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(shī)歌三》:“今末俗淺識(shí),殊無知者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雜詩(shī)》之三:“吚吚奏《皇華》,末俗自不識(shí)?!?/p>
(3).世俗之人。指未出家的人。與“僧侶”相對(duì)。 清 顧炎武 《張隱君元明于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(shī)紀(jì)之》:“猶憐末俗愚難寤,故作幽龕小座供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(shí)》卷四:“火葬倡於釋氏,末俗因之?!?/p>
樂雷發(fā)名句,次韻李監(jiān)丞同劉玉淵游七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