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春苦旱干,甘澤未沾沛
出自宋代袁說友《連宵得雨應(yīng)禱》:
蜀旱昔流行,皇恩念凋瘵。
饑寒乏冬酒,烹剝仰春菜。
二麥儻復(fù)失,一飽竟安在。
當(dāng)春苦旱干,甘澤未沾沛。
奔走山川靈,翻覆云雨改。
連宵建瓴水,萬畝輕花穗。
如渴飲得泉,如病藥得瘥。
高原沃清潤,熱蒸蒙濯灑。
只今麥隴收,可以日月待。
喜氣掛珠玉,詞源擁濤瀨。
自憐憂國愿,窘似生體疥。
得此霡霂益,遂入清涼界。
容我早歸田,懷章東望拜。
注釋參考
旱干
干旱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犧牲既成,粢盛既絜,祭祀以時(shí),然而旱乾水溢,則變置社稷。” 宋 曾鞏 《襄州岳廟祈雨文》:“自秋不雨,方冬尚溫,麥田苦於旱乾。” 魯迅 《野草·一覺》:“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間,拚命伸長他的根。”
甘澤
(1).甘雨。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孟嘗》:“昔 東海 孝婦,感天致旱, 于公 一言,甘澤時(shí)降?!?唐 杜甫 《遣興》詩之三:“豐年孰云遲,甘澤不在早。” 仇兆鰲 注引《荊楚歲時(shí)記》:“六月必有三時(shí)雨,田家以為甘澤。”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中:“濃云密布,甘澤如傾?!?/p>
(2).甘遂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草六·甘遂》。
沾沛
見“ 沾霈 ”。
袁說友名句,連宵得雨應(yīng)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