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榮辱》:
摘自《荀子·榮辱》
解釋:有才能而又謹慎的人常常安全得利,放蕩兇悍的人常常危險受害。
原文摘要:
重死持義而不橈,是士君子之勇也。鰷?者,浮陽之魚也,胠于沙而思水,則無逮矣。掛于患而思謹,則無益矣。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;怨人者窮,怨天者無志。失之己,反之人,豈不迂乎哉!榮辱之大分,安危利害之常體:先義而后利者榮,先利而后義者辱;榮者常通,辱者常窮;通者常制人,窮者常制于人:是榮辱之大分也。材愨者常安利,蕩悍者常危害;安利者常樂易,危害者常憂險;樂易者常壽長,憂險者常夭折: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。夫天生蒸民,有所以取之:志意致修,德行致厚,智慮致明,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。政令法,舉措時,聽斷公,上則能順天子之命,下則能保百姓,是諸侯之所以取國家也。志行修,臨官治,上則能順上,下則能保其職,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。循
注釋參考
安利
(1).安逸;安吉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比周而譽俞少,鄙爭而名俞辱,煩勞以求安利,其身俞危。”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元元萬民,下及魚鱉,上及飛鳥,跂行喙息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?!?/p>
(2).安養(yǎng)。 宋 王安石 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其於出政發(fā)令之間,一以安利元元為事?!?/p>
(3).安全與利益。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乙部第二章:“其開戰(zhàn)、講和、通商諸大事,凡關於聯(lián)邦公共安利者,皆聯(lián)合政府主義?!?/p>
危害
危害 (wēihài) 構成傷害或損害 harm;undermine;impair;endanger;jeopardize 危害農作物 危險災害荀子名句,荀子·榮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