豈知畏愛果何物,手里舍利空燭天
出自宋代折彥質(zhì)《觀汪丞相所藏崔白畫羅漢》:
山堂漠漠開曉煙,何許大士當(dāng)四筵。
坐忘默識形骸外,持缽植杖風(fēng)露前。
老龍欲奮屢回首,於菟甚馴非畏鞭。
小兒已解辨人我,抱頭怖走成癡顛。
豈知畏愛果何物,手里舍利空燭天。
嗟余耳目更淺陋,喜歡獲遇希有緣。
神明泰定始一笑,摩挲粉墨心茫然。
平生崔白畫常見,邂逅入眼多棄捐。
莫言人物斗奇崛,醉里落筆神助焉。
汪公昔入魏帥幕,嘆息鉅壁圍神仙。
歸尋十胥好東絹,恰有名手能摹傳。
提攜萬里到嶺表,尤物自得高人憐。
邇來劫火壞諸有,陪都正苦紛戈鋋。
無力挽河為吹洗,披圖感極淚如泉。
注釋參考
愛果
佛教語。謂ai{1*1}欲之果報(bào)?!洞蟊?jīng)》卷三:“樂著生死,三有愛果?!?南朝 梁武帝 《凈業(yè)賦》:“見凈業(yè)之愛果,以不殺而為因?!?/p>
何物
亦作“ 何勿 ”。1.什么東西;什么人?!豆茏印ば枴罚骸?桓公 曰:‘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?’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帝問曰:‘ 夏侯湛 作《羊秉敘》,絶可想。是卿何物?有后不?’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方志》:“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:‘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?’”
(2).什么,哪一個(gè)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潮水至, 沉令 起彷徨,問:‘牛屋下是何物人?’”《晉書·王衍傳》:“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嫗,生寧馨兒!然誤天下蒼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?!薄逗鬂h書·文苑傳·禰衡》“死公!云等道” 唐 李賢 注:“等道,猶今言何勿語也?!?宋 岳珂 《桯史·天子門生》:“ 檜 大怒曰:‘我殺 趙逵 ,如獼狐兔耳,何物小子,乃敢爾耶!’”
舍利
舍利 (shèlì) 又作“舍利子”。意為尸體或身骨,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后結(jié)成的珠狀物。后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 梵sarīra;Buddhist relics燭天
(1).照耀天空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孫博》:“於是 博 以一赤丸子擲軍門,須臾火起燭天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鄂州南樓》詩:“燭天燈火三更市,搖月旌旗萬里舟?!?元 張憲 《黃金臺》詩:“ 黃金臺 ,高且堅(jiān)……黃金萬斤光燭天?!?冰心 《再寄小讀者》八:“今夜正是燈月交輝,焰火燭天?!?/p>
(2).猶沖天。比喻氣勢極為高漲。 明 張四維 《雙烈記·忠陷》:“ 秦老丞相 勢焰燭天,炙手可熱……必當(dāng)順其意旨,不可違逆。”
折彥質(zhì)名句,觀汪丞相所藏崔白畫羅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