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鄧深《送仲敏東歸》:
別僅三千里,書才一載通。
固應(yīng)難邂逅,那得許從容。
今日君先去,何時我亦東。
社中如借問,為道轉(zhuǎn)疏慵。
注釋參考
借問
借問 (jièwèn) 敬辭,用于向別人詢問事情;請問 may I ask 借問酒家何處有?為道
(1).猶言修道。《老子》:“為學(xué)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”
(2).指矯性而為高遠難行之事?!抖Y記·中庸》:“道不遠人,人之為道而遠人,不可以為道?!?/p>
作向?qū)А!蹲髠鳌る[公五年》:“ 邾 人告於 鄭 曰:‘諸君釋憾於 宋 ,敝邑為道。’” 陸德明 釋文:“道,音導(dǎo)。本亦作‘導(dǎo)’。”
疏慵
亦作“疎慵”。亦作“疎庸”。亦作“踈慵”。疏懶;懶散。 唐 元稹 《臺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》詩:“疏慵日高臥,自謂輕人寰。” 宋 梅堯臣 《自詠》:“非同 叔夜 傲,切莫怪疎慵?!?明 劉基 《旅興》詩之二六:“疎庸厭人事,疲病畏交游?!?明 高啟 《東師寓廨》詩之三:“鼠跡塵凝帳,蛙聲雨到池。踈慵堪置散,不敢怨名卑。” 清 姚鼐 《懷陳伯恩》詩:“壯年車馬劇馳奔,晚節(jié)疏慵日閉門?!?/p>
鄧深名句,送仲敏東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