潔己存心歸大善,常行惻隱之端
出自元代王哲《臨江仙 道友問修行》:
潔己存心歸大善,常行惻隱之端。
慈悲清靜亦頻觀。
希夷玄奧旨,三教共全完。
別子休妻為上士,悉捐財色真餐。
長全五臟得康年。
功成兼行滿,真性入仙壇。
注釋參考
潔己
使自己行為端謹(jǐn),符合規(guī)范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人潔己以進,與其潔也,不保其往也?!睗?,一本作“ 絜 ”?!逗鬂h書·崔駰傳》:“吾生無妄之世,值 澆 羿 之君,上有老母,下有兄弟,安得獨潔己而危所生哉?” 宋 蘇轍 《皇叔祖宗祐宗楚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》之三:“既同百僚,咸被光寵;豈獨潔己,固陳謙詞?!?孫中山 《與本黨同志書》:“援潔己以進之義,開與人為善之誠?!?/p>
存心
存心 (cúnxīn) 蓄意,有意,故意 deliberately;on purpose 我不是存心這么做的 懷著某種念頭、打算;居心 cherish certain intentions 他說這番話,不知存什么心? 用心;專心 attentively常行
(1).指平時的行為準(zhǔn)則;永久實行的準(zhǔn)則。《晏子春秋·問上十六》:“ 景公 問 晏子 曰:‘君子常行曷若?’” 漢 東方朔 《答客難》:“天有常度,地有常形,君子有常行?!?清 梅曾亮 《葉耳山遺稿書后》:“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。”
(2).素常的行卷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遭遇》:“二子初未知誰也,潛訪於閽吏,吏曰:‘ 蕭尚書 也?!蚋饕猿P幸惠S面贄,大蒙稱賞。”
(3).日常實行。《新唐書·刑法志》:“格者,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?!?/p>
(4).平常的行為。 宋 曾鞏 《史館申請三道》:“善惡可勸戒是非,后世當(dāng)考者書之,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?!?/p>
(5).平時出行?!哆|史·儀衛(wèi)志一》:“平頭輦,常行用之。”
惻隱
惻隱 (cèyǐn) 見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。即同情 compassion;pity 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王哲名句,臨江仙 道友問修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