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無波乞放閑,三封手疏犯龍顏
出自唐代王建《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》:
山川初展國圖寬,未識(shí)龍顏?zhàn)话病?br>風(fēng)動(dòng)白髯旌節(jié)下,過時(shí)天子御樓看。
相感君臣總淚流,恩深舞蹈不知休。
初從戰(zhàn)地來無物,唯奏新添十八州。
催修水殿宴沂公,與別諸侯總不同。
隔月太常先習(xí)樂,金書牌纛彩云中。
無人敢奪在先籌,天子門邊送與球。
遙索彩箱新樣錦,內(nèi)人舁出馬前頭。
御馬牽來親自試,珠球到處玉蹄知。
殿頭宣賜連催上,未解紅纓不敢騎。
老作三公經(jīng)獻(xiàn)壽,臨時(shí)猶自語差池。
私從班里來長跪,捧上金杯便合儀。
四海無波乞放閑,三封手疏犯龍顏。
他時(shí)若有邊塵動(dòng),不待天書自出山。
胡馬悠悠未盡歸,玉關(guān)猶隔吐蕃旗。
老臣一表求高臥,邊事從今欲問誰。
威容難畫改頻頻,眉目分毫恐不真。
有詔別圖書閣上,先教粉本定風(fēng)神。
重賜弓刀內(nèi)宴回,看人城外滿樓臺(tái)。
君臣不作多時(shí)別,收盡邊旗當(dāng)日來。
注釋參考
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(zhǔn) 豪放、豁達(dá) unconstrained 老牛說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無波
(1).不起波瀾?!段淖印ど系隆罚骸笆谷藷o渡河,可;使河無波,不可?!?唐 杜甫 《泛江》詩:“方舟不用楫,極目總無波?!?金 元好問 《超禪師晦寂庵》詩:“無波古井靜中天,三尺藜床坐欲穿?!?/p>
(2).以喻時(shí)世安定?!杜f唐書·玄宗紀(jì)上》:“上稟圣謨,下凝庶績;八荒同軌,瀛海無波。”
放閑
(1).放歸賦閑。 唐 王建 《朝天詞上魏博田侍中》之七:“四海無波乞放閑,三封手疏犯龍顏?!?/p>
(2).猶空隙?!端疂G傳》第三四回:“翻翻覆覆,點(diǎn)鋼槍沒半米放閑;往往來來,狼牙棒有千般解數(shù)。”
手疏
(1).親手書寫奏章。 唐 王維 《送縉云苗太守》詩:“手疏謝明王,腰章為長吏。”《宋史·趙普傳》:“ 普 手疏諫曰:‘伏覩今春出師,將以收復(fù) 關(guān) 外,屢聞克捷,深快輿情。’”
(2).親筆陳奏。
(3).親筆書寫。 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書啟二字》:“帝自手疏與 突厥 書?!?/p>
龍顏
(1).謂眉骨圓起?!妒酚洝じ咦姹炯o(jì)》:“ 高祖 為人,隆準(zhǔn)而龍顏,美須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?!?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造長山而慷慨,偉龍顏之英主。”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。《南史·褚彥回傳》:“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識(shí)龍顏。” 唐 黃滔 《喜侯舍人蜀中新命》詩之一:“五色綵毫裁鳳詔,九重天子豁龍顏?!?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智識(shí)即罪惡》:“他只穿一件極儉樸的愛國布的龍袍,但那龍顏卻比活的時(shí)候胖得多了?!?/p>
(2).借指帝王。 晉 袁宏 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夫未遇 伯樂 ,則千載無一驥;時(shí)值龍顏,則當(dāng)年控三杰?!?南朝 梁 沉約 《郊居賦》:“值龍顏之鬱起,乃憑風(fēng)而矯翼。” 明 王寵 《送餞太常元抑祠祭顯陵》詩:“龍顏授玉冊,殿上親祗領(lǐng)?!?端木蕻良 《渾河的急流》:“龍顏一聽大怒,因此就降旨滅他九族。”
(3).謂魚頭如龍。
王建名句,朝天詞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