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炎《用元韻答清老》:
巧匠胸中有全室,能文紙上無脫稿。
老禪善畫亦如是,毛錐未出意行到。
解衣盤薄小經(jīng)營,驀然揮灑筆如掃。
我思詩畫本一律,眾作徒多等蟬噪。
畫手無如王右丞,一似詩中杜陵老。
正緣此老襟韻高,工拙奇常無不好。
斲輪妙處不可傳,此事難從筆端討。
由來萬法生一心,貫徹精粗無二道。
注釋參考
如是
如是 (rúshì) 如此這么;像這樣 so 果如是,是羿亦有罪焉?!鳌?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 如是,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?!濉?劉開《問說》毛錐
(1).即毛錐子。 宋 陸游 《醉中作行草數(shù)紙》詩:“驛書馳報(bào)兒單于,直用毛錐驚殺汝?!?元 徐再思 《蟾宮曲·江淹寺》:“文藻珠璣,醉墨淋漓,何似 班超 ,投卻毛錐?!?明 王錂 《尋親記·訓(xùn)子》:“他駡我窮酸寒賤,管封侯萬里,索甚毛錐?!?清 蔣士銓 《臨川夢·隱奸》:“他能開神臂萬鈞弓,那識毛錐輕重?”
(2).泛稱筆。 茅盾 《對于文壇的一種風(fēng)氣的看法》:“不暇剪裁,不事組織,信手拈來,都付毛錐?!眳⒁姟?毛錐子 ”。
出意
(1).表示意義。 晉 王弼 《周易略例·明象》:“夫象者,出意者也;言者,明象者也。”
(2).立意;出主意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率爾成詠》:“約黃出意巧,纏絃用法新。迎風(fēng)時引袖,避日暫披巾?!?宋 蘇軾 《荔支嘆》:“君不見 武夷 溪邊粟粒芽,前 丁 后 蔡 相籠加。爭新買寵各出意,今年鬭品充官茶?!?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五引 清 楊守知 《西湖竹枝詞》:“時樣梳妝出意新, 鄂王 墳上小逡巡。”
王炎名句,用元韻答清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弦琴兮觴酒,寫溪聲兮延五老以為壽
- 沖風(fēng)聊策杖,晚日更揚(yáng)舲作者:趙蕃作品: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
- 卜子夏,子可為我謳,一桴二米秬黍秋作者:項(xiàng)安世作品:十月初還潭州題王氏瑞竹圖
- 云腳濤頭氣自寒,了無閒夢到蒲團(tuán)作者:毛滂作品:汲水禪靜琳老寄詩因次韻奉寄
- 嵇康潦倒渾無取,豈復(fù)眉開一點(diǎn)黃作者:喻良能作品:次韻葉省干重九樓上言懷
- 殘照明天闕,孤砧隔御溝。
- 大元皇后同茶飯,宴罷歸來月滿天作者:汪元量作品: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
- 皦日五朝老,清風(fēng)百世人作者:曾子良作品:挽知臨安府兼浙西制置使曾公
- 堪嘆云和掛壁,弦半絕、鼠嚙龍池
- 長亭柳色纏黃,遠(yuǎn)客一枝先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