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石《黎墨》:
少休大夫封,應(yīng)夢上公祿。
向來巖壑姿,高節(jié)媲青竹。
低徊文繡地,自謂遷進速。
邇者為客卿,翰苑文史足。
炎炎雖可鄙,炳炳有足錄。
一朝污濁流,錢券滿吾蜀。
童山要進取,萬石壓車軸。
通侯寵富民,都慰侈搜粟。
雖蒙須臾榮,不蓋平生辱。
社櫟乃天全,不及不才木。
春秋戒求名,吾詩紀(jì)山麓。
注釋參考
社櫟
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 匠石 之 齊 ,至乎 曲轅 ,見櫟社樹,其大蔽牛,絜之百圍……﹝曰:﹞散木也,以為舟則沉,以為棺槨則速腐,以為器則速毀,以為門戶則液樠,以為柱則蠹,是不材之木也,無所可用,故能若是之壽。”后以“社櫟”謂里中不材之木。喻無所可用。 宋 李綱 《謝瓊林苑賜御筵表》:“伏念臣社櫟散材,康瓠小器,力學(xué)粗知於忠義,逢時竊意於功名。” 宋 陸游 《家園小酌》詩:“池魚往者憂奇禍,社櫟終然幸散材。” 清 趙翼 《樹海歌》:“惜哉路險運難出,僅與社櫟同全生。”
天全
(1).謂保全天性。 宋 蘇軾 《李行中秀才醉眠亭》詩之一:“已向閑中作地仙,更於酒里得天全?!?/p>
(2).謂天然渾成,無斧鑿雕飾之跡。 金 王若虛 《滹南詩話》卷中:“﹝ 東坡 ﹞集中,次韻者幾三分之一,雖窮極伎巧,傾動一時,而害於天全多矣?!?明 高啟 《太湖石》詩:“又嗟此石何獻巧,自召鑿取虧天全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