賸為猶子憐,遽以此君至
出自宋代曾幾《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》:
麥秋氣清和,槐夏日陰翳。
塊然守蓬蒿,何以破昏滯。
肩輿卒輩乏,徒步腳力費(fèi)。
出門即林丘,散策空夢寐。
賸為猶子憐,遽以此君至。
分明人面目,刻畫老根柢。
毛君又一奇,枝干不少異。
想應(yīng)開一束,妙簡得三四。
今晨入吾手,夷險(xiǎn)可歷試。
芒鞋與周旋,白拂相嫵媚。
人生七十稀,況復(fù)已過二。
多謝汝扶持,無乃太晚計(jì)。
注釋參考
猶子
猶子 (yóuzi) 侄子,又稱“侄女”;晚輩自稱 nephew此君
《晉書·王徽之傳》:“﹝ 徽之 ﹞嘗寄居空宅中,便令種竹。或問其故, 徽之 但嘯詠指竹曰:‘何可一日無此君邪!’”后因作竹的代稱。 唐 岑參 《范公叢竹歌》:“此君託根幸得地,種來幾時(shí)聞已大?!?唐 白居易 《東樓竹》詩:“樓上夜不歸,此君留我宿。” 宋 蘇軾 《於潛僧綠筠軒》詩:“若對此君仍大嚼,世間那有 揚(yáng)州 鶴?” 宋 姜夔 《念奴嬌·謝人惠竹榻》詞:“梅風(fēng)吹溽,此君直恁清苦?!?/p>
曾幾名句,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