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李道純《水調歌頭 言道》:
三元秘秋水,未悟謾猜量。
誠能參透,洗心滌慮密歸藏。
意與身心不動,精與氣神交合,天理自然彰。
三善備于我,翻笑煉玄黃。
性圓融,心豁達,德輝光。
牛郎織女,一時會合到天潢。
勘破乘槎伎倆,密契浴沂消息,游泳有無鄉(xiāng)。
日用別無事,讀易對三皇。
注釋參考
身心
身心 (shēnxīn) 肉體和精神 body and mind 身心健康 心思,精神 mind 身心恍惚 指人的品德修養(yǎng) integrity;moral character 而非是者,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,可以收取善之益,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?!濉?劉開《問說》神交
神交 (shénjiāo) 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 be spiritually attracted to a friend one has not met 孤與子瑜,可謂神交?!度龂尽ぶT葛瑾傳》 彼此神交已多年了 指心意投合、相知很深的朋友 close friend 一與見面,便成神交天理
(1) [natural's law]∶自然法則;天道,天然的組織結構
依乎天理。——《莊子·養(yǎng)生主》
(2) [heavenly principles;moral principles]∶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lun{1-1}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,把它叫做“天理”
(3) [moral principles;morality]∶道義
(4) [nature;natural instincts]∶天性
詳細解釋(1).天道,自然法則。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夫至樂者,先應之以人事,順之以天理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知己賦》:“談天理之開基,辯人道之始終?!?宋 李格非 《洛陽名園記·大字寺園》:“其水其木,至今猶存,而曰堂曰亭者,無復彷彿矣!豈因於天理者可久,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?”
(2). 宋 代理學家把封建lun{1-1}理看作永恒的客觀道德法則,稱“天理”。 宋 朱熹 《答何叔京》之二八:“天理只是仁、義、禮、智之總名,仁、義、禮、智便是天理之件數(shù)?!?/p>
(3).泛指道義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四:“自道神鬼莫測,豈知天理難容?”《紅樓夢》第六八回:“嬸娘怎么樣待你?你這么沒天理,沒良心!” 洪深 《貧民慘劇》第三幕:“天理良心,做這種的事情!”
(4).猶天性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夫物之感人無窮,而人之好惡無節(jié),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人化物也者,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?!?孔穎達 疏:“理,性也,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絶矣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道意》:“誘于可誘而天理滅矣。”
(5).星名?!端鍟ぬ煳闹旧稀罚骸翱兴男?,為貴人之牢,曰天理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