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用韻還學者詩卷》:
制芰以為衣,緝荷以為屋。
樵水秋夜寒,悲風入琴曲。
不怨山澤癯,有道式金玉。
百年肘屈伸,萬事手翻覆。
拙哉富貴人,胡椒不論斛。
何如遺編詩,自足寄幽獨。
貧者士之常,前言炳如燭。
注釋參考
前言
前言 (qiányán) 以前說過的話 uttered words 前言不搭后語 背棄前言 作者對作品的引言,通常用以說明下面要說的和寫的主題和范圍 introduction;preface;foreword炳如
(1).明顯昭著貌;明白顯豁貌。 漢 揚雄 《太玄·文》:“炳如彪如,尚文昭如?!?宋 洪邁 《容齋隨筆·論韓公文》:“蔚然而虎鳳躍,鏘然而韶鈞鳴……千態(tài)萬貌,卒澤於道德仁義,炳如也?!?明 宋濂 《凝道記·陰陽樞》:“ 孔子 之傳《易》, 孟子 之釋《詩》,加以數(shù)言,而其意炳如也?!?/p>
(2).容光煥發(fā)貌。 元 王逢 《奉題臺州石安撫雁蕩能仁寺遺詩后》序:“殆見公存心仁,律下嚴,悠然雅歌,而神采炳如也?!?/p>
方岳名句,用韻還學者詩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