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地由來堪取興,三賢他日幸留詩(shī)
出自唐代韓翃《送客一歸襄陽二歸潯陽》:
南驅(qū)匹馬會(huì)心期,東望扁舟愜夢(mèng)思。
熨斗山前春色早,香爐峰頂暮煙時(shí)。
空林欲訪龐居士,古寺應(yīng)懷遠(yuǎn)法師。
兩地由來堪取興,三賢他日幸留詩(shī)。
注釋參考
兩地
(1).兩處;兩個(gè)地方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與胡興安夜別詩(shī)》:“念此一筵笑,分為兩地愁?!?唐 元稹 《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》:“俾分兩地之憂,佇聽二天之諺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二回:“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,兩地成全,一丘合葬,可見‘不求人’的這句話斷説不起?!?魯迅 許廣平 有《兩地書》。如: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。
(2).猶兩府。借指中書省、樞密院。 宋 無名氏 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·子京兩地》:“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(shī)三百篇,名曰《猥藁》。常吟曰:‘碧云自有三年信,明月長(zhǎng)為兩地愁?!怨磐共坏莾傻?,愁憤而薨,人以為此詩(shī)之讖也?!?宋 范仲淹 《答手詔條陳十事》:“ 范仲淹 、 富弼 皆在兩地,所宜盡心,為國(guó)家諸事建明,不得顧避?!?/p>
由來
由來 (yóulái) origin 事情發(fā)生的原因 歷來;自始以來;從發(fā)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三賢
(1).佛教語。指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。 唐 李邕 《岳麓寺碑》:“四行樂而不取,三賢登而更遷?!薄抖鼗妥兾募ぞS摩詰經(jīng)變文》:“越三賢,超十地,福德周圓入佛位?!眳⒁姟?三賢十圣 ”。
(2).三個(gè)賢人。 宋 俞文豹 《吹劍四錄》:“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、 方吉 ,皆 唐 詩(shī)人缺唇處士 方干 之后,與 嚴(yán)子陵 、 范文正公 為釣臺(tái)三賢。” 明 瞿佑 《歸田詩(shī)話·樂天晚年》:“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,皆有惠政在民, 杭 則有三賢堂,併 林和靖 、 蘇東坡 祠之?!?沉礪 《展張蒼水墓》詩(shī):“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, 西湖 一勺峙三賢?!?/p>
他日
他日 (tārì) 將來;來日,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(shí)期 future;some other day;later on 他日見于王?!睹献印ち夯萃跸隆?他日驢一鳴?!稇?zhàn)國(guó)策·魏策》 他日不忘老人芋?!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 愿他日得志。 以往;昔日 former days;former times;bygone days韓翃名句,送客一歸襄陽二歸潯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嗟我小生值強(qiáng)伴,怯膽變勇神明鑒。作者:韓愈作品: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(zhǎng)望秋作
- 京洛多塵霧作者:謝朓作品:和江丞北戍瑯邪城詩(shī)
- 謀及中興多少事,莫愁明月不收關(guān)。作者:黃滔作品: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
- 行舟留大壑,營(yíng)巢余斷樹
- 應(yīng)緣分影來池月,游世無心出岫云作者:釋正覺作品: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
- 清明朝,清要路,偏流芳作者:佚名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(壽何帥)
- 妖狐九尾穴中國(guó),共置不問如越秦作者:陸游作品:綿州錄參廳觀姜楚公畫鷹少陵為作詩(shī)者
- 制器尚象耳,一一非妄為
- 一番蓼花雨,幾陣桂枝風(fēng)作者:李曾伯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(招八窗叔托疾再和)
- 平生功名心,上馬無燕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