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石延年《首陽》:
遜國同來訪圣謨,適觀爭國誓師徒。
恥生湯武干戈日,寧死唐虞揖讓區(qū)。
大義充身安是餓,清魂有所未應無。
始終天地亡前后,名骨雖雙此行孤。
注釋參考
武干
亦作“ 武榦 ”。指軍事才干。《魏書·呂羅漢傳》:“ 羅漢 仁篤慎密,弱冠以武干知名?!薄端螘ひ箸鼈鳌罚骸?休祐 與 琰 書曰:‘君本文弱,素無武榦,是遠近所悉。’”《梁書·張惠紹傳》:“ 張惠紹 字 德繼 , 義陽 人也,少有武干?!薄缎绿茣ゑR璘傳》:“ 璘 少學術,而武干絶倫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太祖開寶五年》:“初,帝問 趙普 曰:‘儒臣有武干者何人?’ 普 以知 彭州 、左補闕 辛仲甫 對。”
唐虞
唐堯 與 虞舜 的并稱。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代,古人以為太平盛世?!墩撜Z·泰伯》:“ 唐 虞 之際,於斯為盛?!薄妒酚洝ぜ赤嵙袀鳌罚骸氨菹聝榷嘤馐┤柿x,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!” 宋 劉過 《沁園春·壽》詞:“平章處,看人如 伊 呂 ,世似 唐 虞 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詩:“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代以前?!?/p>
揖讓
(1).賓主相見的禮儀?!吨芏Y·秋官·司儀》:“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,以詔儀容、辭令、揖讓之節(jié)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 子大叔 見 趙簡子 , 簡子 問揖讓、周旋之禮焉,對曰:‘是儀也,非禮也。’”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今王將東面,目指氣使以求臣,則廝役之材至矣;南面聽朝,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,則人臣之材至矣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審舉》:“燎火及室,不奔走灌注,而揖讓盤旋,吾未見焚之自息也?!?/p>
(2).指禮樂文德?!稘h書·禮樂志》:“揖讓而天下治者,禮樂之謂也?!眳⒁姟?三揖三讓 ”。
(3).禪讓。讓位于賢。《韓非子·八說》:“古者人寡而相親,物多而輕利易讓,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……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,非圣人之治也?!薄赌淆R書·劉祥傳》:“故揖讓之禮,行乎 堯 舜 之朝,干戈之功,盛於 殷 周 之世。” 徐特立 《關于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》:“由 堯 舜 揖讓進到 禹 傳子,是歷史發(fā)展一個必然階段?!?/p>
石延年名句,首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