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楊維楨《唐刺史》:
冒天海國皆王土,萬里明珠貢天府。
一從官守失仁人,牛馬驅除化豺虎。
蠻衣有習黃巾帽,蠻旗無字題王號。
九重天子矜蠻情,黃敕加官非賞盜。
君不見溪蠻改過歸大唐,世授刺史以為常。
於乎,坐令白雉修職貢,可是于今無越裳。
注釋參考
於乎
於乎,於戲 (wūhū,wūhū) 嗚呼 alas坐令
猶言致使;空使。 唐 韓愈 《贈唐衢》詩:“胡不上書自薦達,坐令四海如 虞 唐 ?” 明 劉基 《結交行》:“寧知嫌隙翻掌成,坐令衽席生戈兵!” 丘逢甲 《汕頭海關歌》:“坐令洋貨日報關,萬巧千奇無不備?!?/p>
白雉
(1).白色羽毛的野雞。古時以為瑞鳥?!渡袝髠鳌肪硭模骸?周公 居攝六年,制禮作樂,天下和平。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?!薄冻o·天問》:“厥利維何,逢彼白雉?!?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封禪》:“白雉降,白鹿見,白烏下?!?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白雉朝雊,猩猩夜啼。” 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一:“《越裳操》止三句,不言白雉而意自見,所謂大樂必易是也?!?/p>
(2).白鷴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禽二·白鷴》。
修職
(1).處理政事。職,事?!逗鬂h書·光武紀下》:“有司修職,務遵法度?!?/p>
(2).盡職。 清 侯方域 《豫省試策三》:“激之以不可遺之賞,則小賢將以其圖功者而爭修職也?!?/p>
可是
可是 (kěshì) ——連接分句、句子或段落,表示轉折關系,常和前面的“雖然”相呼應;先由“雖然”引出一層意思,后用“可是”一轉,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。相當于“但是” but 他雖然有病,可是仍繼續(xù)工作 然而 yet;however;nevertheless 可是他錯了 真是;實在是 really;truly;indeed 要論人家姚大叔,老成持重,又有骨氣,可是百里挑一?!?楊朔《三千里江山》 卻是 in fact;the fact is 現(xiàn)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 是否 whether;whether or not;if [青蠅]卻從鼻尖跑下,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了,不知道可是表示親愛?!斞浮兑安荨? 還是 or 你這魚是賣的,可是博的?——元· 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于今
于今 (yújīn) 至今 up to the present;since 車站一別,于今十年 如今;到現(xiàn)在 nowaday;now越裳
亦作“ 越常 ”。亦作“ 越嘗 ”。古南海國名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恢國》:“ 成王 之時, 越常 獻雉?!卑?,《漢書·賈捐之傳》 顏師古 注引此作“越嘗”。 漢 張衡 《東京賦》:“北燮 丁令 ,南諧 越常 。”《后漢書·南蠻傳》:“ 交趾 之南,有 越裳國 。 周公 居攝六年,制禮作樂,天下和平,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。” 唐 杜甫 《諸將》詩之四:“ 越裳 翡翠無消息,南海明珠久寂寥?!?明 唐寅 《白燕》詩:“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,瀚海烏頭 漢 使歸?!?/p>
楊維楨名句,唐刺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