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昴英《送次兒解試》:
四度箋名達(dá)帝聰,布衣便有此遭逢。
吾家積慶為心印,一戰(zhàn)收功在筆鋒。
舉子頭場(chǎng)關(guān)薦鶚,時(shí)文手段要屠龍。
庭前手植森桂花,飛捷今秋好事重。
注釋參考
吾家
(1).我家?!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爸髋c左右議 長(zhǎng)安 中列侯可為夫者,皆言大將軍可。主笑曰:‘此出吾家,常使令騎從我出入耳,奈何用為夫乎?’” 唐 杜甫 《宗武生日》詩:“詩是吾家事,人傳世上情。”
(2).猶我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四:“吾家好隱淪,居處絶囂塵。踐草成三徑,瞻云作四鄰?!?/p>
(3).我的同宗。 魯迅 《華蓋集·咬文嚼字一》:“假使他談到Gorky,大概是稱他‘吾家rky’的了。”注:“‘吾家rky’即吾家爾基。舊時(shí)常稱同宗的人為‘吾家某某’,有些人為了攀附名人,抬高自己,連同姓也都稱‘吾家某某’?!?/p>
積慶
(1).指踵接而來的喜慶之事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皇孫誕育上表》:“東儲(chǔ)積慶,皇孫誕育;國啟昌期,民迎福運(yùn)?!?唐 楊炯 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家餘積慶,郡不乏賢。”
(2).謂行善積福。 唐 錢起 《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》詩:“不悲懽樂盡,積慶在和羹?!?宋 沉遘 《文懿皇后齋文》:“恭惟 文懿皇后 積慶自先,發(fā)祥開后。”《宋史·后妃傳上·太祖母昭憲杜太后》:“ 太祖 曰:‘臣所以得天下者,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?!?/p>
心印
(1).佛教禪宗語。謂不用語言文字,而直接以心相印證,以期頓悟?!秹?jīng)·頓漸品》:“師曰:‘吾傳佛心印,安敢違於佛經(jīng)。’” 唐 韓偓 《江岸閑步》詩:“立談禪客傳心印,坐睡漁師著背蓬?!?宋 王禹偁 《寄贊寧上人》詩:“眉毫久別應(yīng)垂雪,心印休傳本似灰?!?明 寓山居士 《魚兒佛》第三折:“心印非遙,只在本來還照?;仡^早,認(rèn)得胎胞儘,四大皆安好?!?/p>
(2).理學(xué)家借以指對(duì)圣人學(xué)說在心性上的領(lǐng)會(huì)。 明 王守仁 《<大學(xué)>問》:“此格致誠正之説,所以闡 堯 舜 之正傳而為 孔氏 之心印也?!?/p>
(3).泛指內(nèi)心有所領(lǐng)會(huì)。 清 周友良 《珠江梅柳記》:“而二美意皆屬予,微露拒 程 之意, 程子 亦心印?!?/p>
(4).心心相印。 沉從文 《菜園》:“只能心印默契,不可言傳。”
(5).拆字術(shù)。 宋 郭若虛 《圖畫見聞志·論氣韻非師》:“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(shù),謂之心印。本自心源,想成形跡,跡與心合,是之謂印。爰及萬法,緣慮施為,隨心所合,皆得名印?!?/p>
收功
(1).取得成功。《孔子家語·屈節(jié)》:“今子欲收功於 魯 ,實(shí)難?!?宋 曾鞏 《讀書》詩:“收功畏奔景,窺星起幽房。” 陶曾佑 《中國文學(xué)之概觀》:“文字收功日,全球改革潮?!?/p>
(2).猶歸功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四:“按后世開邊,往往收功於婦人。”
筆鋒
筆鋒 (bǐfēng) 毛筆的尖端 tip of a writing style 寫字、作畫、寫文章的藝術(shù)手法及特征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喻指文章的精采、犀利之處和書畫的用筆 touch;vigor of style李昴英名句,送次兒解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小海智家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