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《書睢陽事后》:
莫道睢陽覆我?guī)?,再興唐祚匪公誰。
流離顛沛義不辱,去就死生心自知。
政使賀蘭非長者,豈妨南八是男兒。
乾坤震蕩風(fēng)塵晦,愁絕宗臣陷賊詩。
注釋參考
流離顛沛
因戰(zhàn)亂災(zāi)荒而流散分離。形容生活困苦,到處流浪。 宋 洪邁 《容齋續(xù)筆·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輩謂 杜少陵 當(dāng)流離顛沛之際,一飯未嘗忘君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送餞》:“怎禁得流離顛沛,知甚日得同歸。” 田漢 《麗人行》第五場:“你曾想到那些在風(fēng)里、雨里、炮火里、轟炸里流離顛沛的女人和小孩沒有?”亦作“ 流離顛頓 ”、“ 流離顛疐 ”。 宋 曾鞏 《永興尉章佑妻夫人張氏墓志銘》:“﹝夫人﹞維能順其性,所以居流離顛頓之間,而不為悲哀愁憂亂其志也。” 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錄·褒贈伊川》:“又從而排陷之,卒使流離顛疐,無所為而死。”
成語解釋由于災(zāi)荒或戰(zhàn)亂而流轉(zhuǎn)離散。形容生活艱難,四處流浪。流離顛沛出處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蕩》:“人亦有言,顛沛之揭?!薄稘h書·薛廣德傳》:“竊見關(guān)東困極,人民流離?!笔褂美潆m在流離顛沛之中,他的高華的氣度,淵雅的局量,還不曾改變。不辱
(1).不辱沒?!墩撜Z·子路》:“使於四方,不辱君命?!?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?!?南朝 宋 傅亮 《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》:“出征入輔,幸不辱命。”
(2).不恥辱。 唐 韓愈 《送區(qū)弘南歸》詩:“服役不辱言不譏,從我 荊州 來京畿?!?/p>
去就
去就 (qùjiù) 擔(dān)任或不擔(dān)任職務(wù) assume or not assume the office 無意去就 離去或留下 leave or stay 去就之際?!铣疬t《與陳伯之書》生心
生心 (shēngxīn) 引起某種念頭;多心 oversensitive 我怕你生心,才這么做的自知
自知 (zìzhī) 認(rèn)識自己;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黃庭堅名句,書睢陽事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