斲肝枉卻期千載,漏眼誰曾更再尋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與長(zhǎng)孺共讀杜詩(shī)》:
病身兀兀腦岑岑,偶到兒曹文字林。
一卷杜詩(shī)揉欲爛,兩人齋讀味初深。
斲肝枉卻期千載,漏眼誰曾更再尋。
筆底奸雄死猶毒,莫將饒舌泄渠心。
注釋參考
枉卻
猶辜負(fù)。 明 顧璘 《臨江仙·雨中柬譚子羽》詞:“堪恨賞心都不偶,依然枉卻東風(fēng)?!?/p>
千載
千年。形容歲月長(zhǎng)久?!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於是羣臣乃盛陳‘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,千載同符’。” 唐 韓愈 《歧山下》詩(shī):“自從 公旦 死,千載閟其光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三年喪》:“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,力阻浮議,使千載之陋,更於一旦?!?/p>
漏眼
(1).謂從眼前漏過,未看見。 宋 楊萬里 《亦山亭前梅子》詩(shī):“偶爾葉間留一個(gè),且看漏眼幾多時(shí)?!?宋 楊萬里 《云際寺》詩(shī):“自掇胡牀移好處,莫教漏眼一煙鬟?!?/p>
(2).漏洞,毛病。 沙汀 《酒后》:“于是,正像一切心情惡劣的人樣,對(duì)人對(duì)事總老愛挑漏眼。” 西戎 《糾紛》:“婦女們下了地,別的社員瞧不起, 張老五 更不用說,到評(píng)工的時(shí)候,總要想法挑點(diǎn)漏眼,說幾句怪話。”
楊萬里名句,與長(zhǎng)孺共讀杜詩(shī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車小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