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沈端節(jié)《挽于湖》:
荒城難訪十全醫(yī),半篋遺書世共悲。
寧有故人憐阿騖,但余息女類文姬。
忠籌屢畫平戎策,宦跡常留墮淚碑。
醉扣西州重回首,山陽(yáng)鄰笛夜凄其。
注釋參考
平戎
原謂與 戎 人媾和。后指對(duì)外族采取和解政策,或平定外族?!蹲髠鳌べ夜辍罚骸?齊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,使 隰朋 平戎于 晉 ?!?杜預(yù) 注:“平,和也。” 唐 王維 《奉和圣制賦樂(lè)賢詩(shī)應(yīng)制》:“將非富民寵,信以平戎故?!?宋 張孝祥 《踏莎行》詞:“日月開明,風(fēng)云感會(huì)。切須穩(wěn)上平戎計(jì)?!?清 孫枝蔚 《記夢(mèng)》詩(shī):“開筵為賞平戎策,下馬先成露布文?!?/p>
宦跡
見“ 宦跡 ”。
做官的事跡;政績(jī)。 明 馮夢(mèng)龍 《古今譚概·雜志·世事相反》:“今世人事亦有相反者……官愈尊則愈言欲退休,官愈不達(dá)則愈自述宦蹟?!?清 姚瑩 《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》:“其生平宦蹟事功文章,著於史傳?!?清 黃鷟來(lái) 《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》詩(shī):“此地宦蹟多,異政丹青揭。”
亦作“ 宦跡 ”。謂做官的經(jīng)歷、行蹤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湖賞》:“宦跡浮沉,餘生淹滯,新添明鏡鬢邊絲?!?清 蔣士銓 《臨川夢(mèng)·寄曲》:“自二姑亡后,幾番要將他手評(píng)《牡丹亭》本子寄與 湯爺 。怎奈他宦跡轉(zhuǎn)遷, 張 許 二位相公,又各有事於四方,因循躭閣,不覺二十餘載。” 清 張佩綸 《論閨秀詩(shī)》之二十:“幽篁逸韻勝 鷗波 , 趙管 風(fēng)流奈爾何;似悔王孫留宦跡,小詩(shī)時(shí)復(fù)入禪多?!?/p>
墮淚碑
晉 羊祜 都督 荊州 諸軍事,駐 襄陽(yáng) 。死后,其部屬在 峴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廟,每年祭祀。見碑者莫不流淚。 杜預(yù) 因稱此碑為墮淚碑。見《北堂書鈔》卷一○二引《荊州圖記》、《晉書·羊祜傳》。 唐 李白 《襄陽(yáng)曲》:“ 峴山 臨 漢江 ,水淥沙如雪,上有墮淚碑,青苔久磨滅?!?宋 范仲淹 《寄題峴山羊公祠堂》詩(shī):“于今墮淚碑,觀之益欽戴?!?清 錢謙益 《送林自名憲使歸閩》詩(shī)之一:“獨(dú)有 君山 石,猶存墮淚碑。”
沈端節(jié)名句,挽于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