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心蘊結(jié)兮,嗟予弟行役
出自宋代晁補之《綴古詩語送無斁弟赴舉》:
鮮民之生,靡瞻匪父。
母氏劬勞,寧不我顧。
兄弟無遠,惟予與女。
執(zhí)子之手,此夕何夕。
我心蘊結(jié)兮,嗟予弟行役。
二之日栗烈,飄風發(fā)發(fā)。
子之清揚,麻{1|1}衣如雪。
載馳載驅(qū),出宿于干。
揆之以日,體無咎言。
既差我馬,遠送于野。
敦彼獨宿,于林之下。
無衣無褐,不念昔者。
陟彼高岡,或降于阿。
瞻望弗及,獨寐晤歌。
展轉(zhuǎn)反側(cè),不平謂何。
顯允君子,洵美且異。
溫其如玉,干祿豈弟。
春日載陽,薇亦作止。
睍睆黃鳥,嚶其鳴矣。
注釋參考
蘊結(jié)
蘊結(jié) (yùnjié) 情緒、愿望等積聚在內(nèi)心深處而不得發(fā)泄;郁結(jié) be latent 憤懣與悲涼蘊結(jié)心頭行役
(1).舊指因服兵役、勞役或公務(wù)而出外跋涉?!对姟の猴L·陟岵》:“嗟!予子行役,夙夜無已?!薄吨芏Y·地官·州長》:“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,則帥而致之?!?賈公彥 疏:“行謂巡狩,役謂役作。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備胡》:“行役戍備,自古有之,非獨今也。” 唐 戴叔倫 《將巡郴永途中作》詩:“行役留三 楚 ,思歸又一春?!?清 黃宗羲 《明夷待訪錄·兵制一》:“夫五十口而出一人,而又四年方一行役,以一人計之,二十歲而入伍,五十歲而出伍,始終三十年,止歷七踐更耳。”
(2).泛稱行旅,出行。 南朝 梁 柳惲 《搗衣詩》:“行役滯風波,游人淹不歸?!?唐 李白 《估客行》:“海客乘天風,將船遠行役,譬如云中鳥,一去無蹤跡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雜志》卷三:“天下名山福地,類因行役窮日力,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,竟失一往,貽終身之恨者多矣。” 清 戴名世 《憂庵記》:“余好游,時時行役四方,水行乘舟,舟中即憂庵也?!?郁達夫 《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》詩:“傷亂倦行役,西來又一關(guān)?!?/p>
晁補之名句,綴古詩語送無斁弟赴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