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審取舍,不容涇渭渾
出自宋代陳文蔚《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(shū)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》:
人性靡不性善,因物性始有遷性。
本體性遭剝蝕,如鑒塵所昏。
疇昔均秉彝,善端本綿綿。
既茂閑邪功,誠(chéng)心所由存。
若為用力地,格物居其先。
萬(wàn)珠一理貫,洞然見(jiàn)本根。
表里俱澄澈,斷斷義理分。
言動(dòng)中倫慮,狂愚詎同論。
彼哉迷復(fù)子,一自萬(wàn)里奔。
認(rèn)贅以為嫡,未嘗知反觀。
君子審取舍,不容涇渭渾。
中扃瞭如燭,肯蔽耳目官。
中庸示明訓(xùn),一言會(huì)其元。
注釋參考
君子
君子 (jūnzǐ) 對(duì)統(tǒng)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gentleman 彼君子兮?!对?shī)·魏風(fēng)·伐檀》 君子不齒?!啤?韓愈《師說(shuō)》 君子寡欲。——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 君子多欲。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,后來(lái)指人格高尚的人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 不亦君子乎?!墩撜Z(yǔ)》 君子有不戰(zhàn)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 君子博學(xué)?!盾髯印駥W(xué)》 花之君子?!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 對(duì)別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to thers 君子書(shū)敘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 君子登山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(fù)庵記》 同社諸君子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君子之后。——清· 梁?jiǎn)⒊蹲T嗣同傳》取舍
[accept or reject;make one's choice] 采取或舍棄;選擇
取舍得當(dāng)
詳細(xì)解釋見(jiàn)“ 取舍 ”。
亦作“ 取捨 ”。擇用與棄置;選擇?!秴问洗呵铩ふ_徒》:“不能教者,志氣不和,取舍數(shù)變,固無(wú)恒心?!薄稘h書(shū)·賈誼傳》:“為人主計(jì)者,莫如先審取舍?!?顏師古 注:“取謂所擇用也,舍謂所棄置也?!?宋 蘇軾 《賀韓丞相再入啟》:“強(qiáng)足以濟(jì)艱難,勇足以斷取捨。” 黃宗英 《美麗的眼睛》:“光明啊,你的記憶儲(chǔ)存很別致,取舍也鮮明?!?/p>
亦作“ 取捨 ”。行止?!盾髯印s辱》:“其定取舍楛僈,是其所以危也?!?明 張綸 《林泉隨筆》:“使其取舍進(jìn)退一以至公而不揚(yáng)人闇昧之失,以顯其讁,亦何不可之有哉?!?/p>
不容
不容 (bùróng) 不許;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(不容許有什么懷疑) 不容許存在;不接納(為世所不客) not allow exist涇渭
(1).指 涇水 和 渭水 ?!对?shī)·邶風(fēng)·谷風(fēng)》“ 涇 以 渭 濁,湜湜其沚” 毛 傳:“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。”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大王之國(guó),四塞以為固,北有 甘泉 、 谷口 ,南帶 涇 渭 。”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贈(zèng)丁儀王粲》詩(shī):“山岑高無(wú)極, 涇 渭 揚(yáng)濁清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,按轡於邪正之路,亦可以馭文采矣?!?唐 杜甫 《驄馬行》:“晝洗須騰 涇 渭 深,夕趨可刷 幽 并 夜?!?/p>
(2).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(實(shí)為 涇 清 渭 濁),因常用“涇渭”喻人品的優(yōu)劣清濁,事物的真?zhèn)问欠??!稌x書(shū)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夫軍國(guó)殊用,文武異容,豈可令 涇 渭 混流,虧清穆之風(fēng)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采撰》:“況古今路阻,視聽(tīng)壤隔,而談?wù)呋蛞郧盀楹?,或以有為無(wú)。 涇 渭 一亂,莫之能辨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胸中自有 涇 渭 ,皮里自具《春秋》。”《新華月報(bào)》1980年第9期:“他是非分明,有 涇 渭 ?!?/p>
陳文蔚名句,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(shū)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