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廌《對春二首》:
半陰半晴惱亂我,不禁春意惟殢春。
黃鶯丁寧舌初轉(zhuǎn),楊花輕盈來弄人。
東家秋千多美女,舞腰娉婷衣金縷。
彩索徘徊漸漸高,墻頭見人羞欲住。
柳下誰家薄媚郎,立馬昂頭不肯去。
注釋參考
彩索
(1).彩色絲繩。 宋 曾季貍 《艇齋詩話》:“ 歐公 在禁中作《端午帖子》云:‘綵索盤中結(jié),楊梅糉里紅?!?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別集上·方回》:“鸚鵡籠開綵索寬,一宵飛去為誰歡?!?/p>
(2).指秋千索。 唐 韓愈 《寒食直歸遇雨》詩:“不見紅毬上,那論綵索飛?!?錢仲聯(lián) 集釋引 孫汝聽 曰:“《古今藝術(shù)圖》曰:‘北方 山戎 寒食日用鞦韆為戲。’綵索即謂鞦韆戲也?!?唐 裴說 《清明》詩:“畫毬輕蹴壺中地,綵索高飛掌上身。” 明 徐同貞 《寒食郊行》詩:“卻嫌輸與 東京 路,尚欠郊原綵索飛?!?/p>
徘徊
徘徊 (páihuái) 在一個(gè)地方來回地走 hang about;pace up and down 他在街上徘徊 比喻猶豫不決 hesitate 三納之而未克,徘徊容與,追者益近。——明·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 危險(xiǎn)常顧 teeter on 經(jīng)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漸漸
漸漸 (jiànjiàn) 程度或數(shù)量逐步地;慢慢地 gradually;increasingly;slowly;by degrees;by little and little;step by step 漸漸透出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 漸漸落吾杖底。 路上的行人漸漸多起來了墻頭
亦作“墻頭”。1.圍墻的上端。 唐 于鵠 《題美人》詩:“ 秦 女窺人不解羞,攀花趁蝶出墻頭?!?宋 歐陽修 《齋宮感事寄原甫學(xué)士》詩:“曾向齋宮詠麥秋,緑陰佳樹覆墻頭?!?凌力 《星星草》第十一章:“二百名弟兄架著長梯,吶喊著攻上墻頭?!?/p>
(2).墻上。 任光椿 《戊戌喋血記》第十三章:“他心潮未平,站起身來,取下墻頭掛著的那把烏龍青霜?jiǎng)?,邁步向庭院中走去?!?/p>
見人
(1).中人,見證人。 元 武漢臣 《老生兒》第二折:“你要借錢,我問你要三箇人,要一箇保人,要一箇見人,要一箇立文書人?!?元 無名氏 《碧桃花》第四折:“只是其間委曲,怎生得箇明白的見人可也好那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三:“特請親家到來,做個(gè)見人,與我每畫個(gè)字兒?!?/p>
(2).謂與人相見?!都t樓夢》第四六回:“還這么鬧起來,怎么見人呢?”
李廌名句,對春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閑置切割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