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民謠,今五绔,昔無绔
出自元代盧摯《最高樓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。予謝病北歸,》:
轄龍川李公、鄂牧安侯思誠索詩,為賦最高樓兼貽仲廉郎中長沙客,寧食武昌魚。
未覺故人疏。
歸舟喚醒鄉(xiāng)關(guān)夢,賓筵容攬使君須。
聽民謠,今五绔,昔無绔。
待留與,南州談盛事。
更恰好、南樓逢老子。
明月夜,古來無。
江頭春草迷鸚鵡,幕中秋水映芙蕖。
綠尊傾,紅袖舞,醉時扶。
注釋參考
民謠
民謠 (mínyáo) 民間歌謠 folk rhyme;popular ballad五绔
亦作“ 五褲 ”。 《后漢書·廉范傳》:“﹝ 范 ﹞ 建初 中,遷 蜀郡 太守……舊制禁民夜作,以防火災(zāi),而更相隱蔽,燒者日屬。 范 乃毀削先令,但嚴(yán)使儲水而已。百姓為便,乃歌之曰:‘ 廉叔度 ,來何暮?不禁火,民安作。平生無襦今五絝?!焙笠浴拔褰f”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。 唐 儲光羲 《晚次東亭獻(xiàn)鄭州宋使君文》詩:“籍籍歌五袴,祁祁頌千箱?!?宋 辛棄疾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送鄭厚卿趙衡州》詞:“莫信君門萬里,但使民歌五袴,歸詔鳳凰啣。”《j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六六回:“又久仰貴任榮修德政,舉民有五袴之曲,境有三留之譽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》:“爾之字人可以庶,爾之祥刑可以教……<無衣>五袴之謡豈遂遜於前烈乎?”
盧摯名句,最高樓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。予謝病北歸,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慘無人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