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奏歸北闕,鳴騶忽西馳
出自唐代李白《宣城送劉副使入秦》:
君即劉越石,雄豪冠當(dāng)時(shí)。
凄清橫吹曲,慷慨扶風(fēng)詞。
虎嘯俟騰躍,雞鳴遭亂離。
千金市駿馬,萬里逐王師。
結(jié)交樓煩將,侍從羽林兒。
統(tǒng)兵捍吳越,豺虎不敢窺。
大勛竟莫敘,已過秋風(fēng)吹。
秉鉞有季公,凜然負(fù)英姿。
寄深且戎幕,望重必臺(tái)司。
感激一然諾,縱橫兩無疑。
伏奏歸北闕,鳴騶忽西馳。
列將咸出祖,英僚惜分離。
斗酒滿四筵,歌嘯宛溪湄。
君攜東山妓,我詠北門詩。
貴賤交不易,恐傷中園葵。
昔贈(zèng)紫騮駒,今傾白玉卮。
同歡萬斛酒,未足解相思。
此別又千里,秦吳渺天涯。
月明關(guān)山苦,水劇隴頭悲。
借問幾時(shí)還,春風(fēng)入黃池。
無令長相憶,折斷綠楊枝。
注釋參考
伏奏
謂俯伏上奏。《南齊書·倖臣傳論》:“伏奏之務(wù)既寢,趨走之勞亦息。”
北闕
(1).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。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。《漢書·高帝紀(jì)下》:“ 蕭何 治 未央宮 ,立東闕、北闕、前殿、武庫、太倉?!?顏師古 注:“ 未央宮 雖南嚮,而上書、奏事、謁見之徒皆詣北闕。”
(2).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。 漢 李陵 《答蘇武書》:“男兒生以不成名,死則葬蠻夷中,誰復(fù)能屈身稽顙,還向北闕,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?” 唐 李白 《憶舊游寄淮郡元參軍》詩:“北闕青云不可期, 東山 白首還歸去?!?宋 陸游 《西郊》詩:“七十辭北闕,五畝寄西郊?!?康有為 《星海自京還》詩:“伏陳北闕有封事,醉臥西風(fēng)賸酒樓。”
鳴騶
古代隨從顯貴出行并傳呼喝道的騎卒。有時(shí)借指顯貴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及其鳴騶入谷,鶴書起隴,形馳魄散,志變神動(dòng)?!?唐 高適 《東平旅游奉贈(zèng)薛太守二十四韻》:“歌謡隨舉扇,旌旆逐鳴騶?!?清 曹寅 《雨中和漁村韻》:“不掃春廳雪,鳴騶罷往來?!?/p>
李白名句,宣城送劉副使入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我的可愛小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