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則禮《送曾公善赴定武》:
關(guān)河熊落落孤鴻熊飛,燕然山南霜草齊。
邊笳戍角自悲壯,千里不聞邊馬嘶。
刁斗夜急虎帳靜,皎皎隴月臨牙旗。
轅門柳色壓毳幕,熊甲十萬真熊羆。
少年公子身許國,請(qǐng)佐帷幄辭龍墀。
屯云漸對(duì)白玉斝,密雪欲犯黃金羈。
晚風(fēng)蕭蕭近易水,想見懷古當(dāng)傾曦。
連城笙鏞斷羽檄,往往橫槊多新詩。
雙輪稍蹉隔前坂,轉(zhuǎn)盼各在天一涯。
吳鉤錦熊豈足贈(zèng),寄聲但有長相思。
注釋參考
吳鉤
亦作“吳鉤”。鉤,兵器,形似劍而曲。 春秋 吳 人善鑄鉤,故稱。后也泛指利劍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軍容蓄用,器械兼儲(chǔ); 吳 鉤 越 棘,純鈞湛盧。” 唐 盧殷 《長安親故》詩:“ 楚 蘭不佩佩吳鉤,帶酒城頭別舊游?!?ye{1-1}劍{1*1}英 《重讀<論持久戰(zhàn)>》詩:“一篇《持久》重新讀,眼底吳鉤看不休。”參見“ 吳鴻 ”。
寄聲
托人傳話?!稘h書·趙廣漢傳》:“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” 晉 陶潛 《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》詩:“司田眷有秋,寄聲與我諧?!?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一:“ 黨項(xiàng)羌 掠 回鶻 貢物, 遵誨 寄聲誚讓之, 羌 懼,即遣使謝,歸其所掠?!?清 支機(jī)生 《珠江名花小傳》卷三:“屢託人寄聲邀予,因事冗未往?!?/p>
長相思
(1).指絲棉?!豆旁娛攀住た蛷倪h(yuǎn)方來》:“文綵雙鴛鴦,裁為合懽被。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(jié)不解?!?宋 趙令畤 《侯鯖錄》卷一:“被中著綿謂之長相思,綿綿之意。” 明 楊慎 《升庵詩話》卷一:“長想思,謂以絲縷絡(luò)綿,交互網(wǎng)之,使不斷,長相思之義也?!?/p>
(2).樂府《雜曲歌辭》名。內(nèi)容多寫男女或友朋久別思念之情,故名。 南朝 和 唐 代詩人寫此題者甚多,常以“長相思”三字開頭,句式長短錯(cuò)落不一。
(3). 唐 教坊曲名,后用為詞牌名。因 南朝 梁 陳 樂府《長相思》而得名。又名《雙紅豆》、《憶多嬌》等。
吳則禮名句,送曾公善赴定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畫行走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