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張籍《牧童詞》
遠(yuǎn)牧牛,繞村四面禾黍稠。
陂中饑鳥啄牛背,令我不得戲垅頭。
入陂草多牛散行,白犢時(shí)向蘆中鳴。
隔堤吹葉應(yīng)同伴,還鼓長鞭三四聲。
“牛牛食草莫相觸,官司家截爾頭上角!”
注釋參考
散行
(1).猶散發(fā)?!豆茏印睢罚骸皵糠e之以輕,散行之以重,故君必有什倍之利。”
(2).隨意閑走。 清 東軒主人 《述異記·抹臉兒術(shù)》:“其人衣服言語,與人無異,或數(shù)十人同入城市,或數(shù)人散行郊野,時(shí)隱時(shí)現(xiàn),去來莫測?!?/p>
(1).指散體文,對駢文而言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 穉威 ( 胡天游 )駢體文,直掩 徐庾 ;散行,恥言 宋 代,一以 唐 人為歸。” 劉師培 《文說》:“至 韓 柳 修詞, 歐 曾 循軌,以散行之體,立古文之名?!?/p>
(2).指詩歌中不對偶的句子。 清 沉德潛 《說詩晬語》卷上:“三四語多流走,亦竟有散行者;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勢乃佳?!?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七言律》:“ 漢 魏 以來,尚多散行,不尚對偶?!?/p>
分散而行。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點(diǎn)銅成庚》:“因 紹圣 元年七月十五日相語曰:‘我輩所學(xué),游訪未遠(yuǎn),今當(dāng)各散行,以十年為期,卻以此月此日會(huì)於此地。’”
白犢
白色的小牛。《淮南子·人間訓(xùn)》:“昔者 宋 人好善者,三世不解,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。” 唐 李白 《田園言懷》詩:“何如牽白犢,飲水對清流?!?唐 張籍 《牧童詞》:“入陂草多牛散行,白犢時(shí)向蘆中鳴?!?/p>
時(shí)向
(1).猶時(shí)尚,時(shí)俗。 宋 蘇舜欽 《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》詩:“十年苦學(xué)文,出語背時(shí)向?!?宋 蘇舜欽 《送閔永言赴彭門》詩:“鄙性背時(shí)向,處世介且迂?!?/p>
(2).見“ 時(shí)餉 ”。
中鳴
(1).一種較為低沉的聲調(diào)?!稌x書·樂志下》:“角,説者云, 蚩尤 氏帥魑魅與 黃帝 戰(zhàn)於 涿鹿 ,帝乃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。其后 魏武 北征 烏丸 ,越沙漠而軍士思?xì)w,於是減為中鳴,而尤更悲矣。”
(2).吹奏樂器名。《隋書·禮儀志三》:“前部鼓吹一部,小鼓及鼙,長鳴、中鳴等各十八具,掆鼓、金鉦各二具?!?/p>
張籍名句,牧童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沁園春——— 陳人杰〔宋代〕
- 三清閣——— 吳愈〔宋代〕
- 州將設(shè)宴諸薦士——— 林季仲〔宋代〕
- 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對月——— 張耒〔宋代〕
- 偶得雙頭蓮花戲作——— 晁說之〔宋代〕
- 酬蜀國歐陽學(xué)士——— 齊己〔唐代〕
- 今歲六月望后一日立秋故比常年涼意差早——— 陸游〔宋代〕
- 得石刻戲書——— 宋伯仁〔宋代〕
- 次韻帥初浙西回及得新居三首——— 陳著〔宋代〕
- 木蘭花慢(柳浪聞鶯)——— 周密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