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董嗣杲《玉泉》:
南齊事跡已銷沉,曾立苔碑記古今。
一老出泉猶撫掌,此僧演法欲傳心。
樹頭龍過(guò)家家雨,池面魚游尾尾金。
行客不須閒照影,要知澤物溥春霖。
注釋參考
一老
(1).指年高德劭之人?!对?shī)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憖遺一老,俾守我王?!薄蹲髠鳌ぐЧ辍罚骸?孔子 卒,公誄之曰:‘旻天不弔,不憖遺一老?!?/p>
(2).泛稱老者。 唐 王維 《酬諸公見過(guò)》詩(shī):“仰厠羣賢,皤然一老?!?宋 陳師道 《還里》詩(shī):“向來(lái)千里聚,一老尚徜徉?!?/p>
(3).指元老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昔 湯 入 夏 ,付國(guó)于 文祀 ; 西伯 之 殷 ,委國(guó)于一老?!?王闿運(yùn) 《哀江南賦》:“既傷一老,申命元臣?!?/p>
撫掌
(1).拍手。多表示高興、得意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武帝紀(jì)》“公用 荀攸 計(jì)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(guó) 吳 無(wú)名氏《曹瞞傳》:“公聞 攸 來(lái),跣出迎之,撫掌笑曰:‘ 子遠(yuǎn) ,卿來(lái),吾事濟(jì)矣!’”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 陸士衡 聞而撫掌,是所甘心; 張平子 見而陋之,固其宜矣。” 宋 樂(lè)史 《廣卓異記·蕭瑀》:“ 太宗 撫掌,極歡而罷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二:“諸王撫掌稱快道:‘兩個(gè)國(guó)手,原是天生一對(duì)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法時(shí)帆謔語(yǔ)》:“ 時(shí)帆 曰:‘ 孔 孟 二夫子著述千載,請(qǐng)公慎勿將其文再行割裂也?!?wù)邠嵴??!?/p>
(2).猶言笑談。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:“衣食之餘,欲與親知時(shí)共歡讌,雖不能興言高詠,銜杯引滿,語(yǔ)田里所行,故以為撫掌之資,其為得意,可勝言邪!” 唐 司空?qǐng)D 《擢英集述》:“翹心不朽,撫掌浮云?!?清 顧士榮 《<柳南隨筆>序》:“著《虞初》、《諾皋》之異事,標(biāo)解頤撫掌之新聞?!?/p>
演法
(1).宣講教義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論贊》:“亦猶文士製碑,序終而續(xù)以銘曰;釋氏演法,義盡而宣以偈言?!?唐 李深 《游爛柯山》詩(shī)之四:“安禪即方丈,演法皆寂滅。” 明 單本 《蕉帕記·揭果》:“那日演法之時(shí),天曹便欲誅戮。又虧 長(zhǎng)春子 求饒,留汝性命。”
(2).謂傳布教義的方式。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一:“喇嘛一教,較浮屠、天方尤為誕罔……其演法則有‘跳布札’、‘放烏’、‘卜藏’諸技?!?/p>
傳心
(1).佛教禪宗指?jìng)鞣ā3踝?達(dá)摩 來(lái)華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謂法即是心,故以心傳心,心心相印。見 唐 希運(yùn) 《傳心法要》。 唐 王維 《同崔興宗送瑗公》詩(shī):“一施傳心法,惟將戒定還?!?唐 齊己 《荊渚逢禪友》詩(shī):“閒吟莫忘傳心祖,曾立階前雪到腰?!?宋 計(jì)有功 《唐詩(shī)紀(jì)事·裴休》:“ 休 會(huì)昌 中官於 鐘陵 ,請(qǐng) 運(yùn) ( 希運(yùn) )至郡,以所解一篇示之。師不顧曰:‘若形於紙墨,何有吾宗!’ 休 問(wèn)其故。曰:‘上乘之印,唯是一心,更無(wú)別法……’ 休 録之為《傳心法要》云。” 清 道霈 《重刊<?jí)?jīng)>緣起》:“佛佛出世,祖祖?zhèn)餍摹!?/p>
(2).指儒家的道統(tǒng)傳授。 宋 何坦 《西疇常言》:“道統(tǒng)之傳自 堯 舜 ,《書》雖載‘精一’傳心,而學(xué)之名未著也?!?/p>
董嗣杲名句,玉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每日清理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