飾翠泥金寫梵夾,凡善書者能辦之
出自宋代方回《送鄧善之提調(diào)寫金經(jīng)》:
二三十載鄉(xiāng)閭師,黃紙初除專講帷。
溧陽雖小亦新郡,學廩粗足晨昏炊。
曰事未然缺次遠,槐宮尚需蟬再嘶。
士食天祿行或使,暗中自有神扶持。
我昔識君初未髭,犀角雙盈方顙頤。
飽學武庫富蓄貯,粹行桓璧微瑕疵。
過市目不視左右,何啻董生園不窺。
含章晦美抱素蘊,修之于家朝廷知。
一室萬里限戶閾,腳跟不動名四馳。
譬諸豐城瘞寶劍,紫氣貫斗當有時。
平生識字乃余事,倉頡科斗揚雄奇。
飾翠泥金寫梵夾,凡善書者能辦之。
至用儒流董厥役,借此進賢培邦基。
晦翁豈止能詩者,澹庵胡公薦以詩。
唐柳公權(quán)以筆諫,忠鯁隨事堪箴規(guī)。
去去行行勿復遲,未至烹雌炊扊扅。
白玉之堂鳳凰池,不著君輩當著誰。
注釋參考
泥金
泥金 (níjīn) 用金粉或金屬粉制成的金色涂料,用來裝飾箋紙或調(diào)和在油漆中涂飾器物 coating material made of glue and powdered gold or other metals;golden paint梵夾
亦作“ 梵莢 ”。亦作“ 梵筴 ”。1.佛書。佛書以貝葉作書,貝葉重迭,用板木夾兩端,以繩穿結(jié),故稱。 唐 李賀 《送沉亞之歌》:“白藤交穿織書笈,短策齊裁如梵夾?!?王琦 匯解引 唐 杜寶 《大業(yè)雜記》:“新翻經(jīng)本,從外國來,用貝多樹葉,形似枇杷葉而厚大,橫作行書,約經(jīng)多少,綴其一邊如牒然,今呼為梵夾?!薄顿Y治通鑒·唐懿宗咸通三年》:“又於禁中設(shè)講席,自唱經(jīng),手録梵夾。” 胡三省 注:“梵夾,貝葉經(jīng)也;以板夾之,謂之梵夾?!?清 趙翼 《祥符寺》詩:“前朝留梵莢,籤軸至今縢?!弊宰ⅲ骸八掠?宣德 中所頒全部藏經(jīng)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宋時西域取經(jīng)故事》:“北 天竺 僧 天息災 與 施護 ,各持梵筴來獻,此 宋 時取經(jīng)故事也?!?/p>
(2).指用板夾兩端以繩穿結(jié)的書籍裝幀樣式。 宋 王鞏 《聞見近錄》:“國書嚴奉,未有如玉牒者。祖宗以來,用金花白羅紙,金花紅羅褾,黃金軸。 神宗 時,詔為黃金梵筴,以軸大難披閲也?!?/p>
善書
(1).好書;善本書?!稘h書·河間獻王劉德傳》:“﹝ 德 ﹞修學好古,實事求是,從民得善書,必為好寫與之,留其真?!?/p>
(2).巧于文章?!稘h書·貢禹傳》:“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,欺謾而善書者尊於朝。”
(3).指擅長書法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《晉中興書》:“ 充 從兄 咸 亦善書?!薄赌淆R書·王僧虔傳》:“ 太祖 善書,及即位,篤好不已。” 宋 陳師道 《后山叢談》卷一:“善書不擇紙筆,妙在心手,不在物也?!?/p>
(4).舊謂以因果報應等勸人為善之書?!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一回:“我就把這本書奉送,請先生設(shè)法代他傳揚出去,比著世上那印送善書的功德還大呢?!?瞿秋白 《論大眾文藝·普洛大眾文藝的現(xiàn)實問題》:“一切寶卷說書小唱……沒有一本不是變相的所謂‘善書’,宣傳那些最惡劣最卑鄙可恥的 中國 禮教和果報觀念?!?姚雪垠 《長夜》二八:“那些留著長發(fā)的‘善人們’常常用悲哀的聲音對群眾唱讀‘善書’,警告人們?!?/p>
方回名句,送鄧善之提調(diào)寫金經(jī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忘軀殉國乃吾子,三仕何曾知慍喜
- 杞梓豫章蟠絕壑,騏驎騕褭跨浮云
- 況今農(nóng)務(wù)正紛紜,高田須灌草須耘
- 吾衰不作池塘夢,春草生時子合知作者:裘萬頃作品:雪中戲元德元齡二弟二首
- 綠鬢朱顏長好,何事紫芝仙草,蘭玉自詵詵作者:衛(wèi)時敏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
- 對古良可嘆,念今轉(zhuǎn)傷情作者:聶夷中作品:早發(fā)鄴北經(jīng)古城
- 雅趣未應為獨行,皇恩猶許是三公作者:曾豐作品:余得英州石山副之五絕句送曾鼎臣
- 浮動,撼搖瓊廓作者:馬鈺作品:蓬萊閣 俗秦樓 月藏頭 繼重陽韻 攢三拆
- 一月一回同拜表,莫辭侵早過中橋。作者:白居易作品:拜表早出,贈皇甫賓客
- 樵歸野燒孤煙盡,牛臥春犁小麥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