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崔與之《送范漕赴召》:
汲古千尋綆,通今八面窗。
相逢俱氣許,未語已心降。
分鎮(zhèn)中邊蜀,歸途內(nèi)外江。
禁城風(fēng)雨放,應(yīng)念鹿門龐。
注釋參考
汲古
謂鉆研或收藏古籍、古物,如汲水于井。 唐 韓愈 《秋懷詩》之五:“歸愚識(shí)夷涂,汲古得脩綆?!?明 何景明 《水營墅治田圃種樹》詩:“汲古綴遺言,欣焉秉柔翰?!?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夢(mèng)幻·司馬達(dá)甫》:“汲古不倦,常收藏 漢 銅印譜最多。”
千尋
古以八尺為一尋?!扒ぁ?,形容極高或極長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擢本千尋,垂蔭萬畝?!?唐 劉禹錫 《西塞山懷古》詩:“千尋鐵索沉江底,一片降旛出 石頭 ?!?清 林則徐 《輿縴》詩:“一綫劃開云徑曉,千尋曳入洞天秋?!?趙樸初 《西江月·參觀密云水庫工程》詞:“鐵壁千尋鎖浪,碧波萬頃如油。”
通今
通曉當(dāng)今的知識(shí)。 宋 周必大 《敷文閣學(xué)士李仁甫挽詞》:“鳴珮 甘泉 不乏人,誰能博古復(fù)通今。” 清 彭玉麟 《廣學(xué)?!罚骸胺蛩F於儒者,貴其博古耳,通今耳?!?鄭觀應(yīng) 《題何沃生胡翼南新政書》詩:“泥古不通今, 亞洲 成瓦裂?!?/p>
八面
(1).八張臉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艮之頤》:“八面九口長舌?!?/p>
(2).一物的八面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聲音·鼓》:“雷鼓八面,路鼓四面,睪鼓、晉鼓皆兩面?!?/p>
(3).八方。 唐 黃滔 《壺公山詩》:“八面峯巒秀,孤高可偶然?!?清 趙翼 《閑居讀書作》詩之一:“吾曹才力弱,漫詡當(dāng)八面?!?/p>
崔與之名句,送范漕赴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