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宋之問《牛女》
粉席秋期緩,針樓別怨多。奔龍爭(zhēng)渡月,飛鵲亂填河。
失喜先臨鏡,含羞未解羅。誰能留夜色,來夕倍還梭。
注釋參考
粉席
女子梳妝之所。猶言妝次。 唐 宋之問 《牛女》詩:“粉席秋期緩,針樓別怨多。”
秋期
(1).謂男女相約聚會(huì)的日期。語出《詩·衛(wèi)風(fēng)·氓》:“將子無怒,秋以為期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縣北有 女觀山 ,厥處高顯,回眺極目,古老傳言,昔有思婦,夫官於 蜀 ,屢愆秋期,登此山絶望,憂感而死?!?/p>
(2).指七夕。牛郎織女約會(huì)之期。 唐 沉佺期 《牛女》詩:“粉席秋期緩,針樓別怨多?!?唐 杜甫 《月》詩:“天上秋期近,人間月影清?!?唐 崔涂 《七夕》詩:“年年七夕渡瑤軒,誰道秋期有淚痕?!?/p>
(3).秋試的日期。 清 張明弼 《冒姬董小宛傳》:“吾大人雖離虎穴,未定歸期,且秋期逼矣,欲破釜焚舟,冀一當(dāng),子盍歸待之?!?/p>
針樓
《西京雜記》卷一:“ 漢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開襟樓 ,俱以習(xí)之?!薄短接[》卷八三○引 南朝 梁 顧野王 《輿地志》:“ 齊武 起 曾城觀 ,七月七日宮人登之穿針,世謂穿針樓。”后以“針樓”謂婦女所居之樓。 唐 沉佺期 《牛女》詩:“粉席秋期緩,針樓別怨多。” 唐 陳元初 《憶長(zhǎng)安·七月》詩:“七夕針樓競(jìng)出,中元香供初移?!?/p>
別怨
離別的憂愁。 唐 杜審言 《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(yīng)制》詩:“一年銜別怨,七夕始言歸。” 宋 張先 《芳草渡》詞:“歌時(shí)淚,和別怨,作秋悲。”
宋之問名句,牛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雅興雜魚龍,妙舞回鸞鳳作者:李廷忠作品:卜算子(蕭計(jì)議席上)
- 九霄微有露,四海靜無風(fēng)
- 芙蓉城闕宜通籍,姑射山頭素卜鄰作者:蘇籀作品:張子安求無處道人挽詞
- 金剎憑陵尺五天,勝游何必羨登仙
- 三姑六婆,實(shí)淫盜之媒;婢美妾嬌,非閨房之福。作者:朱柏廬作品:朱子家訓(xùn)·全文
- 薪水才能給,弓旌未易招作者:劉克莊作品:哭鄭君瑞長(zhǎng)官二首
- 揚(yáng)州駁雜地,不辨龍蜥蜴作者:盧仝作品:蕭宅二三子贈(zèng)答詩二十首客謝竹
- 荒村偶有優(yōu)旃至,且伴兒童看戲場(chǎng)
- 山亭新破一方苔,白帝留花滿四隈作者:王安石作品:鍾山西庵白蓮?fù)?/a>
- 離離天際云,皎皎關(guān)山月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