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鄭鬲《支提禪寺》:
舊錫千峰里,空門壯大觀。
雨馀雙屐冷,風(fēng)杪一燈寒。
蝸?zhàn)瓐F(tuán)真偈,龍沙絕野干。
婆娑參佛果,登眺已忘餐。
注釋參考
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(dòng)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?!对姟り愶L(fēng)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佛果
(1).佛教認(rèn)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,故名之為“佛果”。 隋煬帝 《設(shè)齋愿疏》:“下度眾生,上求佛果。” 明 李贄 《為黃安二上人》之三:“如是念佛,如是修行,如是持戒……如是自然登蓮臺(tái)而證真乘,成佛果?!?/p>
(2).借指亡靈經(jīng)超度而脫離地獄苦海。 宋 周煇 《清波雜志》卷十:“ 吳長文 不喜釋氏,父卒,不召僧營佛果?!?/p>
登眺
登高遠(yuǎn)望。 唐 李白 《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》詩:“峯巒秀中天,登眺不可盡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贈(zèng)寶覺》詩序:“聞 化城閣 甚壯麗,可登眺,思往游焉,故賦是詩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愛奴》:“自入館以來,每欲一出登眺,輒錮閉之?!?/p>
忘餐
亦作“ 忘飡 ”。忘記飲食。形容心神專注于一事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行徒用息駕,休者以忘餐?!薄端螘ぶ拘颉罚骸懊亢廖蘸?,杼軸忘飡?!?/p>
鄭鬲名句,支提禪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